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火郁

火郁

火热性的郁证五郁之一,指心火怫郁之症。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杂病源流犀烛》卷十八:“火郁之病,为阳为热,脏应心,腑应小肠三焦,主在脉络,伤在阴分。”症见全身不适,少气咽喉肿痛口干舌苦,脘腹疼痛,目赤头晕,烦闷懊,潮热颧红,咳嗽痰喘,身生疿疮等。《证治汇补》卷二:“咳嗽痰喘,风疹潮热,此火郁也。治宜发之。发者,汗之也,升举之也。”可用发郁汤、发火汤通火汤等方。参五郁、郁证条。②六郁之一。即热郁,详该条。

猜你喜欢

  • 医学三书

    见雷氏慎修堂医书三种条。

  • 外维

    指外眼角的联系组织。《灵枢·经筋》:“足少阳之筋……结于目眦为外维。”

  • 伏鼠疽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六。指生于手、足丫间背面皮中之硬结。三、五个不等,并有疼痛。治同足叉发。

  • 肝郁胁痛

    证名。指气机郁结所致的胁痛。多由情志失调,肝气郁结,气阻络痹所致。《金匮翼·胁痛统论》:“肝郁胁痛者,悲哀恼怒,郁伤肝气,两胁骨疼痛,筋脉拘急,腰脚重滞者是也。”甚则可见胁痛难忍,或胁腋牵痛,烦躁易怒

  • 伤寒活人指掌

    见伤寒图歌活人指掌条。

  • 膈中

    病名。《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脾脉急甚为瘈疭,微急为膈中,食饮入而还出。”即噎膈。详该条。

  • 十二经脉歌

    见医学便览条。

  • 针砭

    古代以砭石为针,刺穴治病的方法。后世泛称针刺治疗和砭石出血为针砭。《西斋话记》:“陇州道士曾若虚者,善医,尤得针砭之妙术。”

  • 版门

    推拿穴位名。即板门。详该条。

  • 豆稔干

    见《广西中药志》。为山稔子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