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潮热

潮热

证名。指发热如潮汛之有定时。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张氏医通》卷三:“潮热有作有止,若潮水之来,不失其时,一日一发。若日三五发者,即是发热,非潮热也。有虚有实,惟伤寒日晡发热,乃胃实,别无虚证。其余有潮热者,当审其虚实。若大便坚涩,喜冷畏热,心下幅然,睡卧不着,此皆气盛,所谓实而潮热也,凉膈散、大柴胡辈下之;若胃气消乏,精神憔悴,饮食减少,日渐尫羸,病虽暂去,而五心常有余热,此属虚证,宜逍遥散、小柴胡等加减。有每遇夜身发微热,病人不觉,早起动作无事,饮食如常,既无别证可疑,只是血虚阴不济阳,朝用加味逍遥散,暮用六味丸,不应,用当归补血汤加减八味丸;有潮热似疟,胸膈痞塞,背心疼痛,气弱脉弦,服补药不效者,此属饮证,随气而潮,故热亦随饮而潮,于痰饮门求之;气口脉滑,内有宿食,常暮发热,明日复止者,于伤食门求之。”《寿世保元·发热》:“论男子血虚,有汗潮热者,以人参养荣汤;男子气虚,有汗潮热者,以补中益气汤;血虚,无汗潮热者,以茯苓补心汤;气虚,无汗潮热者,以人参清肌散;女子血虚,有汗潮热者,以茯苓补心汤;气血两虚,无汗潮热者,以逍遥散。”参见日晡发热、伤寒潮热等条。

猜你喜欢

  • 眉丛

    聚集的眉毛。

  • 下睥

    解剖名。见《银海指南》卷二。即下睑。详该条。

  • 护场

    证名。出《疡医准绳》卷二。指疔疮周围红肿不散漫者,称有护场,易治;反之,为不护场,难治。

  • 六聚

    六腑聚症之总称。《中藏经·积聚癥瘕杂虫论》:“聚有大肠、小肠、胆、胃、膀胱、三焦之六名也。”故后世有将聚总称为六聚者(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详见聚条。

  • 瘄子要领

    见麻科合璧条。

  • 四海类聚方

    书名。见《隋书·经籍志》。简称《类聚方》,2600卷,已佚。

  • 茵陈附子干姜甘草汤

    见《医门法律》卷六。即茵陈四逆汤,见该条。

  • 解惑

    古刺法名。五节刺之一。《灵枢·刺节真邪》:“解惑者,尽知调阴阳,补泻有余不足,相倾移也。”指对于病情复杂的疾患,“颠倒无常,甚于迷惑”,应从调和阴阳入手,“泻其有余,补其不足”,使“阴阳平复”。“用针

  • 彭祖导引法

    气功功法。是托名彭祖用以治病的一套静功为主的锻炼方法。见于宋《云笈七》卷36中。具体锻炼方法:①伸腰,五息止,引肾,去消渴,利阴阳。②挽两足趾,五息止,引腹中气,去疝瘕,利九窍。③仰两足趾,五息止,引

  • 咽肿

    病证名。出《灵枢·经脉》。《医学纲目》卷十五:“治咽肿,杜牛膝捣自然汁,和醋服之。”即咽喉肿痛。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