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源
【介绍】:
明代医家。字本初。婺源桃溪(今属江西)人。少业儒,后攻医,治病常有良效,病人日盈门,对贫穷人多所施舍,不计酬报,行医三十余年,家无何积蓄,人皆称道之。撰有《方脉纂要》一书。
【介绍】:
明代医家。字本初。婺源桃溪(今属江西)人。少业儒,后攻医,治病常有良效,病人日盈门,对贫穷人多所施舍,不计酬报,行医三十余年,家无何积蓄,人皆称道之。撰有《方脉纂要》一书。
出《古今医鉴》。疮痘之毒,由内向外透出的为顺,已出复入的为陷。痘出不能成浆的,谓之倒陷。五陷,指痘疮已出,由于调治失宜,以致毒气内陷,其浆不成的五种严重证候。临床分紫陷、黑陷、白陷、灰陷和血陷。详各条
见《中国植物图鉴》。为铃兰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外科证治全书》卷三。即虎口疔。见该条。
见《甘泉县志》。为王不留行之别名,详该条。
即胃气不和。《素问·厥论》:“胃不和则精气竭”。及《素问·逆调论》引《下经》:“胃不和则卧不安。”参见胃气不和条。
症候名。指呼吸时有哮鸣音。《素问·气交变大论》:“咳喘息鸣。”
《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有产儿下。若胞衣不落者。世谓之息胞。”详胞衣不下条。
病名。即牙痈。详该条。
病证名。①指初生儿大便不通。婴儿出生后二、三日不大便,除生理畸形外,大多由于胎热壅结,或胎禀不足,大肠传送无力所致。胎热者宜清肠,用一捻金;胎禀不足者宜益气,先用独参汤,继以蜜煎导法。②脐风三证之一。
①音义同浮。《素问·水热穴论》:“上下溢于皮肤,故为胕肿。”吴崑注:“肌肤浮肿曰胕肿。”《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太阴所至为重胕肿。”②音义同腐。《素问·异法方宜论》:“其民嗜酸而食胕。”《素问·风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