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滞颐

滞颐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八。指小儿口内流涎,浸渍两颐。脾之液为涎,脾开窍于口,小儿脾气虚弱,固摄失职或脾胃蕴郁湿热,上蒸于口而致。脾气虚弱者,口角流涎清稀,面白唇淡,治宜温补脾气,用益黄散温脾丹;脾胃湿热者,口角流出稠涎,口渴烦躁,治宜清热利湿,用清脾散之类。《幼幼集成》卷四:“小儿两颐流涎,浸渍胸前者。盖涎者脾之液,口为脾窍。脾胃虚寒,不能收敛津液,故涎从口出而滞于颐。治宜温脾丹。”

猜你喜欢

  • 紫淡带青舌

    全舌紫淡带青、滑润瘦小。为寒邪直中肝肾阴证。宜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生姜,温阳救逆(见《伤寒舌鉴》)。

  • 瘖(yīn 音)

    同喑。即失音。详该条。

  • 风秘

    病证名。由风搏肺脏,传于大肠,津液干燥所致。其症大便燥结,排便艰难,多见于老年体弱及素患风病者。《圣济总录·大小便门》:“风气壅滞,肠胃干涩,是谓风秘。”《证治要诀·大便秘》:“风秘之病,由风搏肺脏,

  • 腿发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六。即箕门痈。见该条。

  • 顾金寿

    【介绍】:清代医家。字晓澜。江苏如皋人。辑有《吴门治验录》(1822年)、《良方汇集》(1825年刊行)等书,并修订重刊有王肯堂之《灵兰要览》,费养庄之《幼科金鉴》等书。

  • 风疹块

    病名。出《中医外科学讲义》(上海中医学院编)。即瘾疹,见该条。

  • 温热痉

    病证名。小儿痉病之一。小儿感受温热病邪,侵袭经络,壮热,发痉者。治宜辛凉镇痉。用白虎汤加全蝎,蜈蚣之类。参见风温痉条。

  • 艾斗

    针灸器具。其上部为金属丝绕制的弹簧斗,下部为石棉制成的衬垫,两旁有丝带以供固定之用。可用于温灸或间接灸。

  • 千金方

    书名。统指《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各详该条。

  • 内急外弛

    病证名。多因椒疮失治,睑内脉络壅遏闭阻,失于濡养所致。《原机启微》:“急者紧缩不解也,弛者宽纵不收也,……不解不收,皆为病也。”症见胞睑外皮松弛而内面紧急,以致睑缘向内卷缩,睫毛随之倒入。本症宜手术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