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茎
即阴茎。详该条。
即阴茎。详该条。
①指病人呻吟的声音。②指病人喘息时喉间的声音。《素问·玉机真脏论》:“其不及则令人喘,呼吸少气而咳,上气见血,下闻病音。”
出《神农本草经》。为冬瓜之别名,详该条。
见《医学入门》卷七。即化毒排脓内补十宣散,见该条。
书名。原题宋·王惟一撰。明·王九思等辑。5卷。本书是将三国时吴·吕广、唐·杨玄操、宋·丁德用、虞庶和杨康候等人的注文加以选录汇编而成。全书分经脉诊候、经络大数、奇经八脉、营卫三焦、脏腑配象、脏腑积聚、
即瞳仁。《孟子·离娄上》:“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汉·刘熙《释名》卷二:“童子,或曰眸子。”
出《本草经集注》。为紫苏叶之简称,详该条。
七怪脉之一。脉象忽疏忽密,节律紊乱如解索之状。
病证名。指痢疾病人大便后肛门坠重的症状。《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粪出更坠,为粪后坠,非滞也,故曰虚坠。”有气虚者,为大肠气降而不能升,治以升气举陷为主。有血虚者,所谓“虚坐努责”即是其特点,治以
又称气阴两伤。常见于热性病的过程中,如:①温热病耗津夺液,出现大汗、气促、烦渴、舌嫩红或干绛、脉散大或细数,有虚脱倾向者。②温热病后期及内伤杂病,真阴亏损,元气大伤,出现神疲形怠、少气懒言、口干咽燥、
证名。见《儒门事亲·治病百法》。指两侧胁肋部疼痛如刺,多由气结、血瘀、癖积及疫疠之气等滞而不散,络脉受损所致。详肺邪胁痛、死血胁痛、胁痛、食积、运气胁痛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