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湿泻

湿泻

病名。见《丹溪心法·泄泻》。又名濡泄洞泄。指湿伤脾胃所致的泄泻。《证治要诀·大小腑门》:“湿泻,由坐卧湿处,以致湿气伤脾,土不克水。梅雨阴久,多有此病。宜除湿汤戊己丸,佐以胃苓汤。重者宜术附汤。如其人本不甚泻,每日两三次鸭溏,此脾家不燥,常服平胃散自愈。”《医学传灯·泄泻》:“湿泻者,腹中不痛,所泻皆水,或遍身发肿,身热脉数者,病属于阳。初起宜用分消饮,久以柴苓汤主之。若肢冷脉细,元气大虚,宜用消肿健脾汤,即金匮肾气丸,亦宜服也。”《金匮翼·泄泻诸症统论》:“湿泻一名濡泄。其脉濡细,其症泄水,虚滑肠鸣身重腹不痛。由脾胃有湿,则水谷不化,清浊不分。久雨潮溢,或运气湿土司令之时,多有此疾。《内经》所谓湿胜则濡泄,《左传》所谓雨淫腹疾者是也。又水寒之气,入客肠间,亦令人濡泻。经云太阳之胜,寒客下焦,传为濡泄是也。”参见濡泄、洞泄条。

猜你喜欢

  • 杨氏太素诊络篇补证

    见六译馆医学丛书条。

  • 三焦郁

    郁证之一。《类证治裁》卷三:“三焦郁,口干不食,栀子仁姜汁浸,炒黑研细,以人参、麦冬、乌梅煎汤服。”参见郁证条。

  • 摇摆触碰法

    中西医结合的正骨八法之一。横断骨折经过适当手法使之基本复位后,可用本手法。即一手固定骨折部,并将骨折远端向左右上下稍稍摇摆,再沿骨折纵轴加以对挤,使已复位的骨折断端面接触得更加紧密稳固,并可藉以检查骨

  • 铁尺草

    见《四川常用中草药》。为蓬子菜之别名,详该条。

  • 旋覆花丸

    《全生指迷方》卷二方。旋覆花、桂心、炒枳实、人参各五分,干姜、芍药、白术各六分,茯苓、狼毒、炮乌头、煅矾石各八分,炒甘遂三分,细辛、煨大黄、黄芩、炒葶苈子、炒芫花、橘皮、炒吴茱萸、厚朴(姜制)各四两。

  • 白花白头翁

    见《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为毛大丁草根之别名,详该条。

  • 磁朱丸

    即神曲丸第一方,见神曲丸条。

  • 梭罗子

    见《陕西中草药》。即娑罗子,详该条。

  • 程国彭

    【介绍】:清代名医。字钟龄,号恒阳子。安微歙县人。少时因多病而刻苦学医,钻研多年,临证经验丰富,名噪于康熙、雍正年间。晚年至天都普陀寺修行,法号普明子。撰有《医学心悟》(1732)一书,认为医学之道自

  • 山鸡头子

    见《本草纲目》。为金樱子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