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杂病源流犀烛·诸疸源流》:“力役人劳苦受伤,亦成黄胖病,俗名脱力黄。”与因虫食所致之黄胖病不同。证见黄胖而好食易饥,怠惰无力。治宜双砂丸、伐木丸加味。参见黄胖条。
病证名。①指伤寒阳明病而见头痛者。《兰室秘藏·头痛门》:“阳明头痛,自汗发热,恶寒,脉浮缓长实者。升麻,葛根,石膏,白芷为主。”②头痛而在阳明经脉循行部位者。《冷庐医话·头痛》:“属阳明者,上连目珠,
病名。出《外科活人定本》卷二。即手丫发。见该条。
①指四时的平脉。即春弦、夏洪、秋浮、冬沉。《素问·阴阳别论》:“四经应四时。”②寸关尺三部,每部各主四经脉。(如左寸心与小肠,右寸肺与大肠)。《难经·十八难》:“脉有三部,部有四经。”
古病名。属怔忡之类。掣,牵引。以心悸掣动为主症,故名。多因心气虚寒,或胆与三焦之火传心所致。症见心动不宁,有牵引、紧缩感,甚则作痛,伴少气,咳呛或便泄。《素问·阴阳别论》:“一阳发病,少气,善咳,善泄
病名。出《五十二病方》。即金创。详该条。
宋代医官职称。隶属翰林医官院,始置于政和年间,官阶从六品,系以原军器库使之官职改称者。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介绍】:晚清医家。字尚之,又字漱泉。江苏金山人。世医出身,初为太学生,三试不第,遂弃科举,继承家业为医。博通经史百家、天文历算,所辑《神农本草经》,为流传至今之本草经辑本之一,对整理和继承古代本草学
经穴名。代号BL56。出《针灸甲乙经》。别名腨肠、直肠。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小腿后面,腘窝横纹中点直下5寸,当腓肠肌肌腹中央;或于合阳与承山两穴连线的中点处取穴。另说“在胫后,从脚跟上七寸”(《备急千
亦称气营同病。燔,焚烧;指火盛,亦即气分和营分邪热炽盛的病证。症见壮热、烦渴、神志昏迷,甚则透发斑疹、舌绛苔黄燥等。治以清气凉营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