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五输穴。详该条。
病名。《证治准绳·杂病》:“谓目不论何风,见之则赤烂,无风则否,与风弦赤烂入脾络之深者不同。夫风属木,木强土弱,弱则易侵,……赤者,木中火证;烂者,土之湿证。若痰、若湿盛者,烂盛赤;若火、若燥盛者,赤
病名。指经行突发昏厥,片刻即醒,无后遗症的病症。常见有气脱、气郁、血脱、血瘀、暑厥所致。气脱者多因素体气血虚弱,经行期疲劳过度或悲恐所伤,气虚下陷,清阳不升,症见经期眩晕昏厥,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汗出
见肯堂医论条。
筋骨结合的地方。《庄子·养生主》:“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出《温热论》。治疗温病胃燥津伤的方法。温热病挟浊邪传入气分,浊邪不化,而热伤气津,舌苔虽白厚而干燥,是胃中津液损伤之象,治宜先养津,后化浊。养津用麦冬、玄参、荸荠汁、鲜芦根等清润药,再加甘草以守护中气
病名。出《肘后备急方》卷五。即瘭疽。见该条。
指郁怒、暴怒所致肝气上逆或肝阳上亢的病理。肝藏血,为风木之脏,喜条达而恶抑郁。若精神过度刺激,则肝气过于升发而上逆,出现胸胁胀满,头痛头晕,目赤肿痛,甚则肝血失藏,血随气升而出现昏厥、呕血等症。《素问
见《福建中草药》。为茅膏菜之别名,详该条。
恶寒证之一种。《证治汇补·恶寒章》:“阳虚恶寒,以阳气能温分肉而充皮毛,肥腠理而司阖,内伤房欲,火衰恶寒,即热之不热,是无火也。其症必兼踡卧,足冷,濈濈自汗,两尺沉细。”《景岳全书·杂证谟》:“其证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