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时期的一个医学派别。详见金元四大家条。
【介绍】:见王宏翰条。
见《本草原始》。为荠苨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生于颜面的一种糠疹。出《疡科选粹》卷六。又名桃花癣。多因脾胃内热上蒸,复感风邪所致。多发于春季,妇女多见。初起颜面皮肤微红,伴发密集的小丘疹,逐渐形成灰白色斑片,边缘不清,上覆薄屑,自觉微痒及干
①见《中药材手册》。为天南星之别名。②见《本草纲目拾遗》。即野芋。各详该条。
见《景岳全书》。为熟地黄之简称,详该条。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由脾经湿热偏盛所致。患处灼热痒痛,瘙痒,搔后则流黄水,甚至流黑汁。治宜内服苍术膏。类似湿疹。
病名。即直肠泻。《医宗必读·泄泻》:“直肠泄,食方入口而即下。”详直肠泻条。
五脏绝候之一。①指心气绝而出现的危重脉证。《华氏中藏经》卷上:“面黑,无左寸脉者,心绝也。”《注解伤寒论·辨脉法》:“阳反独留,形体如烟薰,直视摇头,此心绝也。”《脉经》卷四:“病人心绝一日死,何以知
即瘛疭。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