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坤育麟竹林寺女科全书
见竹林寺三禅师女科三种条。
见竹林寺三禅师女科三种条。
病名。《外科真全》卷上:“火痰毒生于耳后上下,坚硬如疬,皮色不变,小儿多有此证。”宜内服消瘰丸,并以火酒磨槟榔外搽。
见《疡医大全》卷七。即提毒丹,见该条。
指火热之气过甚,使万物焦烁枯槁。《素问·五运行大论》:“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其令郁蒸,其变炎烁。”
病名。出《医宗金鉴》卷六十七。即米疽。见该条。
骨名。出《灵枢·癫狂》。即尾骨。详尾骶骨条。
【介绍】:宋代医家。撰《难经疏》十三卷,佚。
见《分类草药性》。为胡颓子根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囟门突出,隆起如堆的证候。多见于发热和惊厥的患儿,亦有由寒凝气滞而致者。《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八:“小儿囟填,由乳食不时,饥饱不节,或热或寒,乘于脾胃,致脏腑不调,其气上冲所为也。”因热上冲者
出《隋书·经籍志》。指怀孕。
病证名,出《本草纲目》,又名小儿唇紧、紧唇、紧唇疮、沈唇。指唇疮所致的口唇紧急,难于开合的症状。《诸病源候论》卷三十:“脾胃有热,气发于唇,则唇生疮,而重被风邪,寒湿之气搏于疮,则微肿湿烂,或冷或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