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泻蛔痧

泻蛔痧

病证名。即蛔虫病儿感染痧毒而致泻蛔之证。小儿素患蛔虫病,因痧毒入胃,胃必热胀,热胀之极,蛔不能存,下入大肠,由大便排出。治以放痧为主,用消毒三棱针刺臂弯、腿弯痧筋,放出紫黑毒血(《痧胀玉衡》)。

猜你喜欢

  • 半边花

    见《浙江民间草药》。为半边莲之别名,详该条。

  • 俞天池

    【介绍】:见俞茂鲲条。

  • 仲景十二脉之一。脉沉取之盛而有力,即脉形充满。《诊家正眼》:“曰章者,营气盛也,阴脉强也。”

  • 白如枯骨

    出《素问·五藏生成篇》。指苍白无华的面色,喻肺的真脏色。见于久病气血俱虚,胃气衰败。参真脏色条。

  • 光明

    ①经穴名。代号GB37。出《灵枢·经脉》。属足少阳胆经。足少阳之络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处。布有腓浅神经和胫前动、静脉分支。主治小腿痠痛,下肢痿痹,偏头痛,目痛,夜盲,近视,癫痫,

  • 收口法

    出《卫济宝书》卷下。即生肌法。见该条。

  • 传化之腑

    指胃、小肠、大肠、三焦、膀胱五个传导和变化饮食物的器官。这些器官具有消化吸收饮食和排泄糟粕的功能,故称。《素问·五脏别论》:“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受五脏浊气,名曰传化之腑,此不能久

  • 炎烁

    指火热之气过甚,使万物焦烁枯槁。《素问·五运行大论》:“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其令郁蒸,其变炎烁。”

  • 大眦

    见《医贯》卷四。即内眦。详该条。

  • 红细枯长舌

    舌干红而长细。此为阴亏已极之象,因手少阴之气竭于内,不能上通于舌本所致,属危重证候,急当峻补真阴。(见《伤寒舌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