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黄之一。《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奸黄者,是鬼黄变入奸黄也。面目遍身俱黄,言语失错,心神狂乱,诈奸黠如不患人,若不与漱,即口舌干燥,气喘者难治。”治用点烙法或内服犀角散方。《圣济总录》卷六十一:
治则。出《素问·至真要大论》。温次于热,清次于寒。即偏于温热的病证,应用清凉的方药治疗。
【介绍】:清代医家。字完初。江苏华亭(今松江)人。长于治疗小儿痧痘,编著有《痘科红炉点雪》一书。
证名。《难经·十四难》:“三损损于肌肉,肌肉消瘦,饮食不为肌肤。”多因脾气虚损,运化失常,饮食不长肌肉所致。本症可见于虚劳、久泻以及慢性消耗性疾病等。
焦,在此指脊柱棘突;七焦,即第七、八胸椎棘突间。《灵枢·背腧》:“膈腧在七焦之间。”
古病名。十水之一。《中藏经·论水肿脉证生死候》:“白水者,其根起于肺,其状先从脚肿,而上气喘嗽也。”参见十水条。
息粗是指呼吸时声音粗大。《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故病寒则气衰而息微,病热则气甚而息粗。……热则息数,气粗而为喘也。”在肺热炽盛或痰气水饮阻遏气道时常出现本症。参见痰喘、水喘、火喘、齁喘等条。
①见《重庆草药》。为走游草之别名。②见《分类草药性》。为常春藤之别名。各详该条。
指咳嗽不咳则已,一咳则连续十数声至数十声。多因燥热灼津而致。《医述》载方星岩之说:“顿嗽症,大都肺燥津伤,故咳剧痰不易出,宜仿清燥救肺汤大意。”亦称顿呛,详见该条。
见针方六集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