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古病名。又称注病。见《诸病源候论·诸注候》。即疰病。详疰条。
古病名。又称注病。见《诸病源候论·诸注候》。即疰病。详疰条。
【介绍】:清代医家。字天池。句曲(今江苏句容)人。撰有《痘科金镜赋集解》(1727年刻行),为我国较早详记人痘接种术的文献。主张选用“熟苗”,并认为痘苗递传愈久愈好,反对采用“败苗”(即天行痘痂苗)。
【介绍】:元代医生。将乐(今福建将乐)人。废寝忘食,日夜攻读医书,为人治病,每多奇效。由于乐于助人,人们称为仁医。先后被荐为太医、医官,均辞退不就。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水半夏之别名,详该条。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肺形草之别名,详该条。
辨证论治术语。指疾病的发病、病因、病理上先后主次的标本关系。辨别这些关系,作为治疗主次步骤的依据。参见标本条。
指大肠。《素问·灵兰秘典论》:“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参见传道之腑条。
书名。3卷。元·忽思慧撰。刊于1330年。本书记述元代皇室贵族的饮食谱,但其卷3的部分也收载了食物本草的内容,分为米谷、兽、禽、鱼、果、菜和料物七类,约200种,分别介绍其性味和主治,并附绘图。此书较
【生卒】:十八世纪中叶【介绍】:清代医家。字振召,号整斋。湖南人。少习举子业,爱读医书,能随境处方,治验较多。晚年将平日临证所用考脉法及心得,辑成《罗氏会约医镜》一书(1789年刊行),列述脉法、治法
医论著作,1卷。元·王履撰于1368年。全书收医论23篇,寓有对医学探本溯源,贯彻源流之义,故名《医经溯洄集》。内容有研究《内经》、《伤寒论》等医著心得,对于温病与伤寒的辨析和对李东垣学说的探讨。他根
《张氏医通》卷十六方。苍术(米泔浸去皮,麻油拌炒黄)四两,厚朴(去皮,姜汁炒)、陈皮(泡去浮白)、炙甘草各三两,黄连(姜汁炒)二两,木香一两。为粗末,每服四至五钱,加生姜三片,水煎服。治食积发热,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