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泄泻

泄泻

病名。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简称泄或泻。大便稀薄,甚至水样,次数增多,但一般无脓血和里急后重。也有将泄泻分开者,大便质薄而势缓者为泄;大便如水而势急者为泻。《奇效良方·泄泻门》:“泄者,泄漏之义,时时溏泄,或作或愈;泻者,一时水去如注泄。”外感六淫,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情志失调,以致脾胃运化失常,或元气不足,脾肾虚衰,皆可引起泄泻。由于病因、症候不同,有风泄寒泄暑泻湿泻热泻伤食泻溢饮滑泄酒泄七情泻积瘀泄、虚泻、五更泄滑泄、溏泄、飧泄、直肠泄大肠泄等,详各该条。

猜你喜欢

  • 铺地锦

    ①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丁癸草之别名。②见《福建民间草药》。为地锦草之别名。各详该条。

  • 羊胡疮

    病名。生于下颏部的一种疮疡。出《外科启玄》卷七。又名羊须疮。为脾胃湿热郁于肌肤,复感风邪而成。初起在下颏部出现小如粟米,大如黄豆的红色丘疹,焮热痒痛,破流黄水,浸淫成片。治宜祛风胜湿,凉血清热。初服升

  • 病证名。为疳证、疳疾、疳病的简称。是一种由脾胃运化失常所引起的慢性营养障碍性病证。多见于5岁以内的儿童。主要由于喂养不当,饮食失调,损伤脾胃,以及六淫疫毒,诸虫感染,热病久病之后而致脾胃虚弱。病因虽多

  • 吴杖仙

    【介绍】:见吴尚先条。

  • 胎养

    见明·万全《婴儿家秘》。即养胎。详该条。

  • 外感痢疾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痢疾论》。为寒湿痢、湿热痢、燥热痢、疫痢的总称。详各条。

  • 缠络

    见系络条。

  • 何澄

    【生卒】:十二世纪【介绍】:北宋民间医生。精于医术,以高尚的医疗道德而著名于乡里。后东宫疾,国医治疗不效,有诏召草泽医,澄应诏进药而愈。

  • 理虚元鉴

    虚劳(结核病)治疗专书。2卷。明·汪绮石撰。约刊于17世纪。书中提出治疗虚劳有“三本”(即与肺、脾、肾三脏有关)和“二统”(即分为阳虚与阴虚二种类型的理论)。卷上介绍虚劳的诊断、病原及各种症候的辨析治

  • 转阴过阳

    小儿推拿方法名。详猿猴摘果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