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沆瀣(xiè 谢)丹

沆瀣(xiè 谢)丹

幼幼集成》卷二方。原名集成沆瀣丹。川芎(酒洗)、大黄(酒洗)、黄芩(酒炒)、黄柏(酒炒)各九钱,黑牵牛子(炒,取头末)、滑石连翘、炒赤芍药各六钱,薄荷叶枳壳(麸炒)各四钱五分,槟榔(童便洗、晒)七钱五分。为细末,炼蜜为丸,芡实大,每服一至二丸,茶水化服。功能清热解毒泻火导滞。治小儿胎毒胎黄面赤目闭口疮痄腮喉痹乳娥,身体壮热斑疹丹毒小便黄赤大便闭结等症。方中黄芩清上焦之热;黄柏清下焦之热;大黄清中焦之热,并导三焦郁火;槟榔、枳壳行气利痰;川芎、薄荷引头面风热,从高而下趋;连翘解毒除烦;赤芍药调荣活血;牵牛子利水舒郁;滑石抑阳火而扶阴,又能引邪热从小便而出。

猜你喜欢

  • 胎前吐血

    病证名。《竹林寺女科秘方》:“妇人胎前吐血气紧,日夜不得安卧,宜服紫苑汤治之。”即妊娠吐血。详该条。

  • 女子暗闭经

    病证名,指未婚女子的经闭。王之翰《妇科胎产百病》:“十四五岁月水初潮,将出血海,少女不自知觉,此时或以冷水洗手足,或洗衣物,血冷则凝,不能出血海,致面色青黄,遍身浮肿,人多作水肿医治不愈,宜用通经丸(

  • 针麻测痛

    针麻术语。针麻手术前,在病员的一定穴位上针刺,通过一定的诱导,然后运用物理性或化学性痛刺激的方法来测量手术区或规定部位针刺前后痛阈和耐痛阈的变化,以测知不同针刺穴位的镇痛效应,称针麻测痛。临床研究中发

  • 通顺散

    见《仙传外科集验方》。即荣卫返魂汤,见该条。

  • 本草图经

    书名。简称《图经》。①宋·苏颂等编撰。一名《图经本草》。20卷,目录1卷。书成于1061年。本书搜集全国各郡县的草药图,参考各家学说整理而成。《本草纲目》评价此书“考证详明,颇有发挥。但图与说异,两不

  • 大脱血

    证名。出《素问·腹中论》。指大量失血之症。常伴见面白肢冷,汗出气喘,脉沉微欲绝等。《类证治裁》:“气虚血脱,宜温补以摄之。”治疗急宜益气回阳,用独参汤、参附汤加龙骨、牡蛎等。如大失血后,面色不华,神疲

  • 老鸦胆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鸦胆子之别名,详该条。

  • 鬓疽

    病名。出《外科理例》卷四。指有头疽生于鬓角,属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二经。由相火妄动,外感风热而发。初起宜服柴胡清肝汤、或鼠粘子汤;脓成者宜服托里消毒散。外治初用二味拔毒散。余证治见有头疽及额疽。

  • 齿袒

    病证名。《张氏医通》卷八:“有齿袒而作痛者。”袒者,露也,裸也。指牙根显露的症状。乃龈乳头明显萎缩致牙根暴露者。

  • 面疮

    病名。出《疡科选粹》卷三。即面发毒。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