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胎动不安,阴道流血。《女科秘要》卷二:“此因失跌动伤,恶血破来,如水流水止,急用胶艾汤,以止其血;再服安胎散(阿胶、人参、茯苓、当归、生地、川芎、甘草、小茴、八角茴)以护其胎。然此症孕妇形盛
全舌呈浑紫色。此舌可见于酒后伤寒,或伤寒用葱酒发汗致酒毒入心,或见于肠原性青紫症。前者宜清热透邪,兼解酒毒;后者宜温中理气,或中西医结合治疗(见《伤寒舌鉴》)。
与疏郁理气义同。详该条。
证名。同多卧。《类证活人书·问多眠》:“多眠有四证,有风温证,有小柴胡证,有少阴证,有狐惑证。病人尺寸脉俱浮,头痛身热,常自汗出,体重,其息必喘,四支不收,默默但欲眠者,风温证也。风温不可发汗,宜萎蕤
病证名,指小儿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热。小儿脏腑娇嫩,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不论外感六淫,内伤脏腑,都能引起发热,并且感邪之后,最易化热,热甚则伤阴,阴损及阳。所以,小儿发热的表、里、寒、热、虚、实的变化,
【生卒】:十七世纪中叶【介绍】:清代医家。字右陶。槜李(今浙江嘉兴县西南)人。因见当时痧胀等疾疫流行,而疗法不多,乃根据儿科诊治痧疹之理,采集前人有关经验,撰成《痧胀玉衡》一书(1675年刊行),论述
病证名。又名目睛瞤动。清·余梦塘《保赤存真》卷四:“目为肝窍,肝藏血,血不足则肝火内生,故睛动。”治宜四物汤以益其血,加柴胡、山栀以清其肝,使阴血内荣则虚风自熄。若因肝经血燥而致者,用六味地黄丸,以滋
书名。清·周其芬辑,莹轩补辑。7卷(包括卷首1卷)。刊于1845年。本书选辑多种医书中的验方和成药,选方颇多,但其中杂有某些涉及宗教迷信的论述。作者另有《济世良方补遗》4卷,除补辑验方外,并录有《慈幼
见《医学正传》。即钩虫病。详该条。
即三增茴香丸,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