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海精微》卷上方。人参、黄芩、大黄、桔梗、茯苓、芒硝、茺蔚子各二两,玄参一两半,白芍药、细辛、白芷各一两。为粗末,每服四至五钱,水煎服。治下睑生风粟,如杨梅之状者。
治法之一。治疗外感凉燥表证的方法。《素问·至真要大论》:“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用药如杏仁、陈皮、苏叶、半夏、枳壳、前胡、桔梗等,代表方如杏苏散。
推拿穴位名。又名威宁。用掐法或揉法治头痛、耳鸣、急惊风、手不能屈伸等症。①位于腕背横纹的尺侧端(见《小儿按摩经》)。②位于手背第二掌骨基底部的桡侧。见《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③位于手背第2~3掌
病名。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一。①由肝胃肾三经之火毒凝聚而成。症见耳孔内赘生物,头大蒂小,形似蘑菇,微肿闷疼,若色红皮破者,偶然犯之,则痛引头顶。治宜清热泻火,解毒止痛。内服栀子清肝汤加减。外用硇砂散点
小儿夏季感受暑邪而引起的病证,见《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暑为阳邪,故感暑而病者,可见高热口渴等;暑邪有升散的性质,所以侵人则使腠理开而多汗。汗出太多,则气亦随之消耗,气耗轻者,使人少气,倦怠;
书名。①即徐彬撰《伤寒一百十三方发明》,详该条。②宋·李涉撰。书未传。
是古时对产后四种危重症的描述。宋·陈选《妇科秘兰》:“一者身体强直,有如反张,小腹胀痛,口噤不开,亦名蓐风,乃产后为风邪所中,华佗愈风散灌之最妙(方见产后中风条),不得大发其汗。二者产后气急,喉中如猫
厥证之一。①指温疫里证,应下失下,六脉如无之重证。《温疫论》:“温疫得里证,神色不败,言动自如,别无怪证。忽然六脉如丝,沉细不应指,似有如无,或两手俱无,或两手先伏。察其人不应有此脉,有此脉者,皆缘应
《卫生宝鉴》卷六方。又名离珠丹。炒杜仲、萆薢、巴戟天各二两,诃子五个,龙骨、朱砂各一两,炒补骨脂三两,胡桃肉一百二十个,砂仁半两。为细末,酒糊为丸,梧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三十丸,空腹温酒或盐汤送下。
【介绍】:见吴邦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