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气虚眩晕

气虚眩晕

病证名。《症因脉治·内伤眩晕》:“气虚眩晕之症,气虚阳虚也。其人面色白,身无热,神识清爽,言语轻微,二便清利,时或虚阳上浮,头面得火,眩晕不止。”《医略六书·眩晕》:“劳倦伤脾,清阳下陷,眩晕倦怠,此劳役人多气虚眩晕。”治宜益气为主。肺气不足者,人参生脉散四君子汤中气不足者,补中益气汤心气不足者,酸枣仁汤肾气不足者,都气丸;若真阳不足,虚阳上浮者,肾气丸鹿角胶。亦有因肾不纳气引起。《医林绳墨·眩运》:“有醉饱房劳,损伤精血,肾家不能纳气归元,使诸气逆奔而上,此气虚而眩运也。”参见眩晕、肾虚眩晕条。

猜你喜欢

  • 蛔虫菜

    见《中国经济海藻志》。为鹧鸪菜之别名,详该条。

  • 一赤散

    《证治准绳·疡医》卷六方。大黄、赤石脂、煅石膏各等分。为末,先挑破患处,然后掺药。治伤损敷药后起泡者。

  • 美眉

    眉毛秀美润泽。眉毛的润泽或枯萎与血气的盛衰有关,润泽是血气盛的征象。《灵枢·阴阳二十五人》:“血气盛,则美眉。”

  • 句骊客

    【介绍】:三国魏针灸医生。高句骊国(今朝鲜)人。佚名。约生活于公元三世纪。善用针,取寸发斩为十余段,以针贯取之,言发中虚,其妙如此。

  • 口吐涎

    症名。胃寒或痰湿困脾所出现的症状,也见于中风病人。《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

  • 大血草

    见《云南中草药》。为血满草之别名,详该条。

  • 白筋

    推拿穴位。又名阴筋。出陈氏《小儿按摩经》。位于腕部掌侧横纹,正对无名指处。性微凉,能退热。治胸膈胀满,头昏痰盛。

  • 天宗

    经穴名。代号SI11。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太阳小肠经。位于肩后,肩胛冈下窝的中央,与第四胸椎相平处。布有肩胛上神经和旋肩胛动、静脉肌支。主治肩胛疼痛,胸肋支满,颊颌肿痛,咳逆抱心,以及肩关节周围炎,

  • 初虞世

    【介绍】:北宋医家。字和甫。对于医理有较深的研究,撰有《养生必用方》(又名《古今录验养生必用方》或《初虞世方》)一书,受到医家的重视。

  • 轻重

    脉诊手法之一。指切脉时指力的轻按、重按。《难经·五难》:“初持脉,如三菽之重,与皮毛相得者,肺部也。如六菽之重,与血脉相得者,心部也。如九菽之重,与肌肉相得者,脾部也。如十二菽之重,与筋平者,肝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