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医得效方》卷十九方。绿矾(炒熟)半两,芦荟一钱半,麝香一字。为细末,以绢盛药,纳指于袋内,线扎定。治甲疽疮。
古病名。《难经·五十七难》:“大瘕泄者,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茎中痛。”本病后人有数解:①即痢疾。《研经言》:“今之痢,即《难经》五泄中之大瘕泄。”②一种阴虚似痢症,由肾虚所致。《医贯·痢疾论》:
证名。又称胃阴不足。指胃的阴液不足所出现的证候。见《类证治裁·脾胃》。多由胃热、胃火炽盛,或温热病耗伤胃阴所致。症见口干唇燥,嘈杂,干呕,饮食减少,或吞咽不利,食后胸膈不适,大便干结,舌红中心干,少苔
出《太平圣惠方》第八十三卷。指小儿咳嗽,声不出者。多由邪热侵肺,津液受伤所致。治宜甘润生津,兼以利肺。用杏仁煎或紫菀散。
见《本草推陈》。即青蒿蠹虫,详该条。
见《广西中药志》。为钩吻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系指喉疳病之因于胃热上炎者。详喉疳条。
五脏与五体相合,心主要是联系脉。《素问·五脏生成篇》:“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类经》:“心生血,血行脉中,故合于脉。”参见心主血脉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五。即倪涵初治痢第二方,见该条。
病名。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七。即肛漏日久,气血衰败,脓水淋滴者。相当于结核性肛漏或因肛漏失治发展而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