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气冲

气冲

经穴名。代号sT30。出《针灸甲乙经》。别名气街。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腹部,脐下5寸旁开2寸处(《针灸甲乙经》、《素问·刺热篇王冰注)。一说“去腹中行当各三寸。”(《针灸资生经》)。布有髂腹股沟神经;并有腹壁浅动、静脉通过,外侧为腹壁下动、静脉。主治疝气偏坠睾丸肿痛,小便淋漓,月经不调带下难产遗精,阳萎等。直刺0.5~1寸。艾条灸5~10分钟。〔附注〕本穴位置,《针灸甲乙经》载:“在归来下,鼠鼷上一寸,动脉应手。”《千金要方》谓:“在归来下一寸,鼠鼷上一寸。”《素问·刺热篇》王冰注谓:“在腹脐下横骨两端鼠鼷上同身寸之一寸动脉应手。”其与腹正中线距离有2寸(《针灸甲乙经》)和3寸(《针灸资生经》)二说。今从《针灸甲乙经》和《素问》王冰注定位。②经外奇穴别名。《医学纲目》:“气冲在气海旁一寸半。”所指即经外奇穴气中,见该条。

猜你喜欢

  • 尿床

    病名。《诸病源候论·尿床候》:“夫人有于眠睡不觉尿出者,是其禀质阴气偏盛,阳气偏虚者,则膀胱肾气俱冷,不能温制于水,则小便多或不禁而遗尿。”《类证治裁》卷七:“睡中自遗,多属下元虚冷,宜螵蛸丸,然遗失

  • 颧骨伤

    病名。见《医宗金鉴》卷八十八。多因跌打所致。伤后轻者青肿硬痛,重者颧骨平塌或凹陷,可伴有牙关紧急,嚼物艰难,鼻孔出血,流泪或听觉障碍等。治宜清创、整复;内服正骨紫金丹或云南白药、七厘散、接骨丸等;外用

  • 蒸病

    病名。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以潮热、虚弱为特征。因其热自内向外蒸发而名。病属虚劳范畴,亦称劳蒸。蒸病有五蒸、二十三蒸之分。常为劳瘵主症之一。以骨蒸为多见,故蒸病又称骨蒸。习惯上,多归入劳瘵。详

  • 胃风

    病名。①指风邪中于胃者。以腹胀泄下、多汗、恶风为特征。《素问·风论》:“胃风之状,颈多汗,恶风,食饮不下,鬲塞不通,腹善满,失衣则胀;食寒则泄,诊形瘦而腹大。”治宜祛风散寒,温中理气。《圣济总录·胃风

  • 蠲痹通络

    针对营卫两亏,风寒湿痹阻关节、肌肉或经络的治法。症见身体烦疼,项背拘急,举动艰难及手足麻痹。用黄芪、甘草、当归、赤芍、防风、羌活、姜黄等药,常用方如蠲痹汤。

  • 开胸阴阳

    小儿推拿手法。出《小儿按摩经·婴童杂症》。即指胸部的分阴阳法。详分阴阳条。

  • 远志膏

    《外科摘录》卷一方。远志肉二至三两。清酒煮烂,捣如泥,用油纸隔布扎敷患处。治痈疽肿毒初起。

  • 肝虚

    肝脏亏虚的一类病证。如肝气不足而失其刚强之性,则使人恐惧胆怯。肝不藏血或肝阴亏损,则多梦易惊,卧寐不宁或筋痿无力、爪甲枯脆等症。《素问·脏气法时论》:“肝病者……虚则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捕

  • 痫黄

    三十六黄之一。《圣济总录》卷六十一:“痫黄,病人身如金色、不多言语,四肢无力,好眠卧,口吐粘涎者,宜服茵陈汤方。”参见黄疸有关条。

  • 水兰

    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蟛蜞菊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