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死血胁痛

死血胁痛

病证名。指瘀血内停所致的胁痛。见《医钞类编·胁痛门》。《证治准绳·胁痛》:“死血者,日轻夜重,或午后热,脉短濇或芤,桃仁承气汤加鳖甲青皮柴胡、芎、归之属。若跌扑胁痛者,亦是死血,宜复元活血汤破血散瘀汤。”《证治汇补》卷六:“左胁下有块作痛,夜甚者,死血也。”《辨证录·胁痛》:“血死难于推移,行气而沉积不化,必用败血之药以下死血,而痛可除也,方用抵当丸。”《杂病源流犀烛》卷十:“死血,由恶血停留于肝,居于胁下,以致胠胁肋痛,按之则痛益甚,宜小柴胡汤合四物汤加桃仁、红花、乳香、没药。”参见肝郁胁痛、瘀血胁痛、跌扑胁痛条。

猜你喜欢

  • 雷公头

    见《本草纲目》。为香附之别名,详该条。

  • 精髓枯淋症

    淋证之一。多因气血虚衰,精髓干枯所致(见罗应章《经验医库·溲淋》)。多见于老年体弱者。症见小便滴沥不断,其痛难忍。治以干茯汤。参见淋条。

  • 真珠母丸

    见《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六。即真珠丸,见该条。

  • 太阳腑病

    病证名。亦称太阳腑证。为太阳经邪热不解,内犯膀胱所致。有蓄水与蓄血之分。《伤寒溯源集·中风失治》:“太阳者,膀胱之经也。……太阳之经邪不解而内犯膀胱,则下焦不蒸而气液不得上腾。”《伤寒论辨证广注·太阳

  • 化燥

    又称津伤化燥。因津液消耗而出现燥证的病理。由于热伤津液或素体阴亏,内热亢盛等原因,都能使邪气化燥,出现口干口渴、唇焦咽燥、便秘尿少、干咳、咯血或衄血等阴液不足的证候。参见内燥条。

  • 消痰

    祛痰法之一。是攻伐浊痰留滞的方法。多用能损伤元气,体弱者慎用。分为消痰平喘、消痰软坚。详各条。

  • 足太阳疟

    病名。指疟发于足太阳者。《素问·刺疟篇》:“足太阳之疟,令人腰痛头重,寒从背起,先寒后热,熇熇暍暍然,热止汗出,难已,刺郄中出血。”治用羌活黄芩汤、柴胡汤、麻黄黄芩汤等。参见三阳疟条。

  • 音声之户

    古人认为会厌之开阖有如门户之开阖,与发声有密切关系。故《灵枢·忧恚无言》:“会厌者,音声之户也。”

  • 贺汝瞻

    【介绍】:见贺岳条。

  • 明天麻

    见《临证指南医案》。为天麻之处方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