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旁杂论
见友渔斋医话六种条。
见友渔斋医话六种条。
证名。出《诸病源候论·血病诸候》。又名血汗、肌衄。详血汗条。
见《滇南本草》。为土茯苓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西药用植物图志》。为白背三七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西中草药》。为古羊藤之别名,详该条。
见《藏府药式补正》。为枸杞子之简称,详该条。
针灸著作。又名《绘图针灸传真名医刺法》。赵熙、孙秉彝、王秉礼合编。全书包括四种针灸著述:①《针灸传真》2卷,书中对于针灸手法及理论、治疗等根据作者的临床实践提出了个人的见解。②《名医刺法》2卷,为抄录
《痧胀玉衡》卷下方。又名二十号损象方。炙没药、降香各三钱,细辛四钱,桃仁、延胡索、白蒺藜各一两。为末,每服一钱,紫荆皮煎汤送下。治痧症血郁不散。
经穴别名。出《针灸大全》。即腰阳关。见该条。
见伤寒发微论条。
①指先天。《灵枢·五音五味》:“此天之所不足也。”②天宦的简称(见明·万全《广嗣纪要·择配篇》)。即指男子生殖器短小若无,不能生育。参见五不男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