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耶律倍条。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八。即黄水疮。详该条。
出《本草纲目》。又名石碱、花碱、水碱。为从蒿、蓼等草灰中提取之碱汁,和以面粉,经加工而成的固体。咸、苦,温。软坚,消积。①治积块,噎膈反胃。内服:3~9克,入丸、散。②治疣赘,研末调敷;虫牙痛,研末填
《传信适用方》卷二方。炒川椒(去子)、熟地黄、枸杞子、荆芥穗各等分。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十至二十丸,空腹盐汤送下。治风赤翳膜,攀睛倒睫等。
病证名。出《甲乙经》。指妇女从阴道流出胶样的赤色粘液。参见赤带条。
骨名。即脊柱骨。详该条。
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足少阴为肾之经,其气通于耳。其经虚,风热乘之,随脉入于耳,与血气相搏,故耳生疮”。或由肝、胆、三焦湿热上冲所致。症见左耳或右耳,或两耳生疮,焮红肿痛,或破流脓水,身发寒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上搭手。见该条。
病证名。见《景岳全书·杂证谟》卷二十八。喉间溃烂有虚实之别。因于虚者,多由阴虚于下,火炎于上所致。症见喉间溃烂疼痛,久而不愈,腐臭。治宜滋阴降火。用知柏地黄汤加减。因于实者,多由肺胃实热,毒火上冲咽喉
小儿推拿方法。出陈氏《小儿按摩经》。又名凤凰单展翅。操作方法有三种:①右手大指自小儿总筋处按揉至关中,再用掐法,性温热,治寒症(见陈氏《小儿按摩经·手诀》)。②左手跪顶小儿一窝风处,右手食指将小儿大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