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学说内容之一。出《素问·六微旨大论》:“亢则害,承乃制。”《类经》注:“亢者,盛之极也。制者,因其极而抑之也。盖阴阳五行之道,亢极则乖,而强弱相残矣。故凡有偏盛,必有偏衰。使强无所制,则强者愈强,
进针后达到得气而不分补泻的方法。《医经小学》:“先说平针法……掐穴故教深,持针安穴上,令他嗽一声,随嗽归天部,停针再至人,再停归地部,待气候针沉,气若不来至,指甲切其经,次提针向病,针退天地人。”本法
病证名,小儿腹部胀满。《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七:“小儿脏腑嫩弱,有风冷邪气客之,搏于脏气,则令腹胀。若脾虚,冷移于胃,食则不消。”明·陈治《幼幼近编》:“小儿腹胀,有虚有实。小便不利,闷乱喘急者,此邪气
见《本草纲目》。为繁缕之别名,详该条。
即结舌。详该条。
【介绍】:见胡珏条。
见《滇南本草》。即鳢鱼,详该条。
指痰热壅阻于肺,发生喘咳的病理。多由外邪犯肺之后,郁而化热,热伤肺津,炼液成痰,痰与热结,壅阻肺络所致。症见发热、咳嗽、痰鸣、胸膈满闷,咯黄稠痰或痰中带血,甚则呼吸迫促、胸胁作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经穴别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即中封。见该条。
①经穴名,代号ST31。出《灵枢·经脉》。属足阳明胃经。位于大腿前外侧,髂前上棘与髌骨外缘的连线上,当缝匠肌外侧,与会阴平高处;或于髌外上12寸处取穴(《类经图翼》)。另说“在伏兔后交分中”(《针灸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