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格阳关阴

格阳关阴

脉象人迎脉(两侧颈动脉)搏动较正常盛大四倍以上,称格阳,因气血盈溢于三阳经,与三阴经格柜所致。寸口脉(两侧桡动脉)搏动较正常盛大四倍以上,称关阴,是气血盈于三阴经,与三阳经隔绝所致。两者俱见则为格阳关阴,显示病变严重。《素问·六节脏象论》:“人迎……四盛以上为格阳。寸口……四盛以上为关阴,人迎与寸口俱盛四倍以上为关格。”

猜你喜欢

  • 吴普本草

    本草著作。6卷。魏·吴普约撰于公元三世纪初期。载药441种。讨论药性寒温五味良毒,最为详悉。兼述产地生境、药物形态及采造时月。各药大致以药名、别名、性味类集、产地生境、药物形态、采时、加工、功效主治、

  • 呕苦

    证名。指呕吐苦水。又称呕胆、呕苦水、吐苦水。《灵枢·四时气》:“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肝胆受病,胆液外泄,随胃气上逆而出,故呕出苦水。《症因脉治》卷二以呕吐苦水有因外感时邪

  • 黄安

    出《石药尔雅》。为雌黄之别名,详该条。

  • 提插补泻

    指针刺得气后,以针上下进退的快慢和用力的轻重来分别补泻的方法。《难经·七十八难》:“推而内之是谓补,动而伸之是谓泻。”意指插针为补,提针为泻。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成提插补泻手法。以反复紧按慢提(

  • 黄儿茶

    见《中国树木分类学》。为黄练芽之别名,详该条。

  • 寒痧

    痧证之一。①指寒饮太过,痧毒寒凝胸中的病证。《痧胀玉衡·寒痧辨》:“若一有食积血阻于中,而服大寒之饮,则食不消、积不行、血不散,而痧毒反冰伏凝阻于中,未有得宁者矣……,是名寒痧。”治宜放痧救治,后用三

  • 阻病

    出《妇人良方大全》卷十二。即恶阻。详该条。

  • 清热止血

    止血法之一。是治疗因血热妄行而出血的方法。例如胃热吐血,血色鲜红,口干咽燥、唇舌绛红,苔黄,脉洪数,用茜草根、阿胶、黄芩、侧柏叶、生地、小蓟等。

  • 肝火

    指肝气亢盛的热象。多因七情过极、肝阳化火或肝经蕴热所致。症见头晕,面红,目赤,口苦,急躁易怒,舌边尖红,脉弦数;甚或昏厥、发狂、呕血等。治宜平肝泻火。

  • 脾风疝

    古病名。《素问·四时刺逆从论》:“太阴有余,病肉痹、寒中;不足病脾痹;滑则病脾风疝。”马莳注:“其脉若滑,则病脾风疝,外感之邪也。”张志聪注:“太阴脉滑,则土邪有余,脾风疝者,即肿重坠之属,病在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