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傅青主女科》。多因登高跌坠,或闪挫受伤,损及冲任,恶血下流,以致突然阴道出血量多,色鲜红或黑黯有块,腹部按之疼痛。治宜行血祛瘀。方用逐瘀止血汤,或用七厘散、益母膏等。
《卫生宝鉴》卷十四方。皂矾末(煅,醋淬)不拘量。为末,枣肉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至三十丸,食后生姜汤送下。治食劳黄,目黄身黄者。
指针刺前,将针置于机体近处暖热后再予针刺。《针灸聚英》引《素问遗篇注》:“毫针于人近体,暖针至温,又曰著身温之。”意同口温,今已废用。
肝脏真气已绝的脉象。轻按则弱,重按应手即去,不能复来,或曲如蛇行。《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肝死脏,浮之弱,按之如索不来,或曲如蛇行者,死。”
【介绍】:清代医家。字明生。原籍华亭(在江苏松江),后迁居吴县。长于诊脉,晚年隐居山中,撰述有《医衡》一书,后由梅鼎等辑成(1721年刊行)。另有《病议》等书,未见刊行。
见《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为万寿菊之别名,详该条。
骨名。见《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即腓骨。参骨条。
《华佗神医秘传》卷三方。川芎、草乌、胡茄子、羊踯躅、麻黄、姜黄各等分。为细末,茶、酒送服。用于外科麻醉。
病证名。指小儿因寒邪干心作痛而啼。《普济方》卷三百六十一:“小儿禀受虚怯,厥气上逆,痞而不散,故发心痛而啼也。”治以散寒开窍为主。用苏合香丸。
病名。出《疡科选粹》卷四。①指手大指发痈疽。证治同调疽,见该条。②指两手背发痈疽、无头漫肿、聚毒成疮。证治同见手发背,见该条。③腕痈手屈之处结毒。证治同腕痈,见该条。可见《疡科选粹》所指之手疽,泛指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