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暖病

暖病

病证名。见清·许宣治小儿诸热辨》。小儿纯阳之体,稍寒无妨,过暖则病。如果衣被过厚,室温过高,或睡时覆盖过严,气不得泄,均可导致身热面赤心烦多啼,谓之暖病。既非外感,亦非内伤,宜即去其过厚的衣被,调节室温,使之寒温适宜,并酌服轻清凉解之剂,其证自愈。

猜你喜欢

  • 胃疽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即中脘疽。见该条。

  • 惛塞

    病证名。即神识模糊的症状。《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八:“人有禀性阴阳不和而心神昏塞者,亦有因病而精采闇钝,皆由阴阳之气不足,致神识不分明。”

  • 息鸣

    症候名。指呼吸时有哮鸣音。《素问·气交变大论》:“咳喘息鸣。”

  • 大风藤

    ①见《中药材手册》。即青风藤。②见《江西中药》。为爬山虎之别名,各详该条。

  • 风燥

    指风和燥相结合,多感于秋燥时令。临床表现为头痛、发热、恶寒无汗、鼻塞、唇燥、咽干、干咳、胸胁痛、皮肤干涩,舌苔白薄而干,脉浮涩等。治宜润燥清肺,兼以疏风。

  • 大观本草札记

    书名。2卷。清·柯逢时撰。见武昌医学馆丛书八种条。

  • 火府

    指小肠。心为火脏,小肠与心相表里,故称小肠为“火府”。

  • 睛凸

    病名。专指因火邪所致的目珠突出于眼眶者。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此症通睛(整个眼珠)突然凸出眶外,非鱼睛(鱼睛不夜症)因滞而慢慢胀高者比……,究竟皆水衰精败,脉络焦脆,邪火亢害,内无从泄,则上走

  • 疔肿

    出《疡医准绳》卷二。即疔疮。见该条。

  • 钓藤

    出《本草经集注》。即钩藤,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