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本经逢原》。为猫胞衣之简称,详该条。
见《广西中草药》。为七叶莲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又称水恣泄。因膈热口渴,饮水过多所致。《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泻论》:“渴引饮者,是热在膈上。水多入则下鬲入胃中,胃经本无热,不胜其水,名曰水恣,故使米谷一时下。”可灸大椎三五壮,或用平胃五苓散,
病名。指气攻腹膜之外而虚胀、肿满者。《圣济总录》卷八十:“膜外气……本于肺受寒邪,传之于肾,肾气虚弱,脾土又衰,不能制水,使水湿散溢于肌肤之间,气攻于腹膜之外,故谓之膜外气,其病令人虚胀,四肢肿满,按
经外奇穴名。出《太平圣惠方》。别名接骨。位于背部中线,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凹陷处。主治小儿痢疾,脱肛,癫痫,消化不良等。斜刺0.5~1寸。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病名。《喉科秘旨》卷上:“虚哑喉,喉间不肿,两边关内少有红点,声哑不明,牙关不开,此症乃内外风火,因喜食酸之物,肺气不清故也。”治宜以养阴清肺汤、六味汤等加减。
指中草药煎剂待冷却后服,以充分发挥其疗效。如寒剂冷服,适用于大热证;热剂冷服,适用于假热真寒证(见清·景日昣《嵩崖尊生书》。
又称肛门。《素问·五脏别论》:“魄门亦为五脏使。”魄为粕之通假字,魄门即粕门。饮食糟粕由此排出体外,故称。魄门的开合由心神支配,又与前阴同为肾之开窍,饮食糟粕的排出与脾的运化、肺的肃降、以至肝的疏泄作
①饮食精微通过胃、脾、肺、三焦等脏腑的作用而化生的营养物质。在脉内的,为组成血液的成分;在脉外的,遍布于组织间隙之中。津和液通常并提,但二者在性质、分布和功用方面,均有不同之处。各详该条。②泛指一切体
指前板齿(门牙)干燥不润。新病齿燥,伴有垢秽、口臭等,多属肺胃火盛,津液大伤。久病齿燥如枯骨样,多属肾阴严重亏耗,病多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