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四川中药志》。为芸香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云南中草药》。为棕榈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丹溪心法》。为海浮石之别名,详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满江红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青囊真秘》卷一。为风火眼之俗称,详该条。
病证名。《太平圣惠方》:“中马毒,其状腹痛,吐下青黄白色,水谷解离”。《千金要方》:“儿卒中,马来闻马鸣,马上衣服,马汗气臭,皆令人中忤。”故又名中马忤。
病证名。①因惊而引起的发丹。《活幼心书》:“婴儿生后,百日之内,半岁以上,忽然眼泡红晕微起,面带青黯色,日夜烦啼,或面如胭脂,此伏热在内,亦有面不红者。始因居胎之时,母受重惊,惊邪伤胎,递相传袭;降生
指脉络之横斜者。《素问·刺疟篇》:“刺足阳明太阴横脉出血。”
【介绍】:见李文渊条。
疮疡内治法中“消、托、补”三大法则之一。见《集验背疽方》。凡疮疡溃后,毒势已去,正气虚弱,脓水清稀,疮口难敛者,宜用补法。如气虚者用四君子汤,血虚者用当归补血汤,气血俱虚者用十全大补汤,中气不足者用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