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温病条辨·中焦篇》。由于暑湿侵袭肌肤、经络所致。证见肢体痠痛重着,面赤,小溲黄少等。治宜辛温辛凉并用,如加减木防己汤等方。
病名。疟疾之一。《医略十三篇》卷九:“有日一作,夜一作,俗名子母疟。……或间疟,当期日二作,俗名间日子母。”参见疟疾条。
脉象之一。脉位浮浅,轻取即得。《脉经》:“举之有余,按之不足。”《素问·脉要精微论》:“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主病在表。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多见于感冒,某些急性热病初期。某些久病阳气虚损
病证名。出《素问·气交变大论》等篇。指目眦生疮。参见眦赤烂条。
【介绍】:南北朝时期北齐大臣,兼通医术。字叔正,安平(今河北保定)人。
即太阳经病。亦称伤寒表证。详该条。
针具名。出《灵枢·刺节真邪》。指形如铍针的砭石。
【介绍】:见汪继昌条。
脚气危证之一。见《备急千金要方》卷七。指脚气从足而上入于腹。症见腹部不仁,腹胀,胸闷,气喘等。可选用《千金》半夏汤、茱萸汤,松节汤、苏子降气汤,沉香降气汤等方。参见脚气条。
病名。见《疡医大全》卷十一。即金花内障。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