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名。又名杼骨。指第一胸椎棘突。《灵枢·骨度》:“膂骨以下至尾骶二十一节,长三尺。”
病名。①见《外科大成》卷二。即下疳。见该条。②《济阴纲目》卷七:“因月后便行房,致成湛浊(湛浊为经事断续不了了也),伏流阴道,疳疮遂生,瘙痒无时。先用胡椒葱白作汤、一日两三度淋洗,却服后药:黄芪、菟丝
病名。即手掌、足蹠皮肤局限增厚。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因患处长期受压、磨擦,局部气血受阻,皮肤失营而成。多见于掌蹠突起部位。患处皮肤增厚,以中央为甚,触之坚硬或有疼痛,边缘不清,表面多光滑,呈黄白色
书名。2卷。宋·董汲约撰于11世纪末。原书1卷,已佚。今存者为编《四库全书》时自《永乐大典》中的辑佚本。析为2卷。书中对于脚气病(也包括下肢关节炎一类的病)的病因及治法作了重点的记述,附内服及外用方4
证名。出《灵枢·本脏》。尻,脊骨之末端。腰尻痛以肾与督脉虚寒最为多见。治宜温补。也有因湿痰与血瘀所致者。详肾虚腰痛、湿痰腰痛、瘀血腰痛等条。
见《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为黄藤之别名,详该条。
隔饼灸之一。出《千金要方》。取净土和水为泥,制成6毫米厚的药饼,细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施灸。每灸一炷,即易一饼,施灸壮数,当以病情而定。适用于发背疔疽,对白癣、湿疹等也有一定疗效。
押手法之一。是以左手拇、食指将穴位处皮肤捏起以辅助进针的方法。多用于颜面皮肉浅薄需行横刺的穴位。
见《广东中草药》。为粪箕笃之别名,详该条。
指产后乳汁分泌过多而泛溢。《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四:“其产虽血水俱下,其经血盛者,则津液有余,故乳汁多而溢出也。”参见乳汁自涌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