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名。代号K127。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阴肾经。位于锁骨下缘,距胸正中线2寸处。布有锁骨上神经的前支,并有乳房内动、静脉的前穿支通过。主治咳嗽,气喘,呕吐,不嗜食,胸痛等。斜刺0.3~0.5寸,
病名。见《世翳得效方》卷十六。即散翳内障。详该条。
即督脉。《素问·刺腰痛论》:“刺直阳之脉上三痛,在蹻上郄下五寸横居,视其盛者出血。”张志聪注:“直阳之脉,督脉也,督脉总督一身之阳贯脊直上,故曰直阳。”
病名。见《疡医大全》卷三十五。因风热壅滞肌肤所致。其症体表生疮,溃流脓血后,脓腔呈空壳状,仅留一层薄皮。宜用苦参、密陀僧、蛤粉、儿茶各等分为末,先清洗疮面,揭去白皮、脂油调搽;脓水多者干撒。
【生卒】:1069~1135【介绍】:宋代医生。字彦昭。祖籍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后迁居湖州乌程(今浙江吴兴)。自幼体弱多病,读《难经》、《素问》,专心研究医学,以医术闻名江浙一带,尤擅长针灸。治疗
【介绍】:南宋人,生平不详。著《胎产经验方》1卷,已佚。
病证名。①《兰室秘藏》卷上:“目眶岁久赤烂,俗呼为赤瞎是也。”详目眶岁久赤烂条。②白膜蔽睛俗称赤瞎(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详白膜蔽睛条。
病证名。见《通俗伤寒论·秋燥伤寒》。即凉燥。详该条。
热病过程中由于热邪过盛,火热燔灼肝经,引起肝风内动,而内动的肝风又进一步助长火势,使火热更为炽盛,从而出现高热神昏、惊厥抽搐等病象。
是指以针刺鼻上特定部位来治疗疾病的方法。鼻和经络脏腑有密切联系,“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宗气上出于鼻而为臭。”(《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灵枢·五色》明确指出,“明堂者鼻也。”“五藏次于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