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大叶金花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解围元薮》卷一。分风病为三十六型,故名三十六风,包括疠风在内。
见中国医学入门丛书条。
【介绍】:清初藏族医家。青海人。生平欠详。
出《灵枢·经脉》。即任脉络。详该条。
病证名。又名眼偏视、双目睛通,通睛。证见双眼平视前方时,一眼目珠偏斜于眦侧(称神珠将反);甚者偏斜眼之黑睛为该侧眼眶半掩或全部掩没(称瞳神反背),外观只显白睛。《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八:“人腑藏虚而风邪
病名。指体虚患痢或痢久致虚的病证。有因气虚、血虚、房劳伤、痢久虚滑等不同。《医学入门》卷五:“虚痢困倦,谷食难化,腹微痛或大痛,并无努责。血虚淡红,通玄二八丹;日久,四物汤加升麻、香附、侧柏叶;房劳伤
又称脉极。见《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详脉极条。
病证名,双眼内斜视之俗称。属目偏视,又名通睛,详该条。
书名。是《黄帝内经》的一种早期传本。包括《素问》、《针经》(即《灵枢》)两部分的内容。原书在隋唐之际经杨上善重加编次和注释,共30卷,今已残缺。国内刊本只有23卷。本书不仅保存了《黄帝内经》中一些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