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指运气中的主气和客气。《素问·至真要大论》:“必安其主客,适其寒温。”②指脉之常与变。《素问·阴阳类论》:“先至为主,后至为客。”
养生著作,三国·嵇康著。景元中(206-263)被司马昭杀害。此文当在公元263年以前写成,是古代养生学著述中较早的一篇。该文存梁昭明太子《文选》中。其中有一段重要佚文未被选入,后载入《医心方》。佚文
【生卒】:约919~965【介绍】:五代时后蜀统治者。字保元。兼通医药,比较重视发展卫生事业,韩保升的《重广英公本草》等,就是在他的倡导下完成的。965年降宋,被封为秦国公,群臣有病,每亲为诊之。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幼科》。指小儿疮疡之由胎毒形成者。古人认为系因孕母恣食辛、热、煎、炒,或七情内火妄动,热毒传于胎中,致儿生后发为疮疡肿毒。治宜清热解毒。用五味消毒饮、仙人活命饮之类。
书名。①清·熊芴撰于1821年。1卷。本书将中风病的病理、诊法及治疗等有关问题分为18论进行讨论,并附医案数则。现有《三三医书》本。②吴锡璜撰。1册。阐述了吴氏对中风病病因和症候的认识,并介绍了各种病
疾病反映在体表色泽的变化。诊断上以面部色泽为主。病色有善恶之分。不论出现何种颜色,明润含蓄者称为善色,一般表示病情较轻或预后较好。若颜色显露而枯槁不泽者称为恶色,亦称夭色,一般表示病情较重,预后不良。
指医生治病四种过失:①临症诊治不懂阴阳逆从的道理而盲目施治。②尚未掌握医疗技术,盲目施用各种疗法。③不了解病人的生活习惯、嗜好、居住环境和职业,不注意形体的肥瘦、寒温,不区别性情的勇怯,不懂得用比类异
病证名。见《幼幼集成》。又名挟热痛。小儿热邪内积、气机不畅而致的腹痛。症见腹痛伴有面赤唇红,壮热烦躁、手足心热、多发于夜。治宜清热理气。用四顺清凉饮(白芍、当归、大黄、甘草)加青皮、枳壳,亦可针刺行间
古病名。详见水毒条。
骨名。见《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即腓骨。参骨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