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大肠经

十二经脉之一。代号LI,《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时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本经食指桡侧端(商阳)起始,沿食指桡侧上行,出走于两骨(第1、2掌骨)之间,进入两筋(伸拇长、短肌腱)之中(阳溪),沿着前臂桡侧,向上进入肘弯外侧(曲池),再沿上臂后边外侧上行,至肩部(肩髃),向后与督脉大椎穴处相会,然后向前进入锁骨上窝,联络肺脏,向下贯穿膈肌,入属大肠。它的支脉,从锁骨上窝走向颈部,通过面颊,进入下齿中,回过来挟着口唇两旁,在人中处左右交又,上挟鼻孔两旁(迎香)。脉气由此与足阳明胃经相接。本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齿痛颈肿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肩臂疼痛,食指不用和经脉过处灼热肿胀或寒粟不复等症(图34)。

图34

猜你喜欢

  • 琵琶骨

    骨名。即肩胛骨。详该条。

  • 红毛大戟

    见《药材资料汇编》。即红大戟,详该条。

  • 生津

    治法。又称养津液。用滋养津液的药物,治疗因高热等原因而引起耗伤津液的方法。如症见发热,口干渴,唇燥,舌红,苔黄或白而干等,用增液汤或益胃汤之属。常用药物有玄参、生地、麦冬、花粉、石斛、知母等。

  • 赤脉传睛

    眼科病证。见《银海精微》。又名赤脉侵睛。多由心火上亢,三焦积热或心阴不足,肾水亏虚所致。症见赤脉呈多数细分枝状,自眦部发出,走传白睛,甚至延及黑睛。赤脉从大眦发出者,称大眦赤脉传睛;从小眦发出者,称小

  • 鱼翔脉

    七怪脉之一。脉搏似有似无,如鱼之翔泳状。

  • 眇目

    病证名。①指单眼丧失视力。《诸病源候论》:“经络有偏虚者,翳障则偏覆一瞳子,故偏不见物,谓之眇目。”②指一支眼异常小者(《说文》)。

  • 恶风

    ①证名。可由外感或内伤引起。《伤寒明理论》卷一:“伤寒恶风,何以明之?《黄帝针经》曰: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风邪中于卫也,则必恶风。何者?以风则伤卫,寒则伤荣,为风邪所中,于

  • 岁谷

    运气名词。与主岁之气相合的谷类。古人认为,食之可保全真气。《素问·六元纪大论》:“食岁谷以全其真。”又“食岁谷以安其气。”

  • 筋极

    六极之一。指筋脉疲怠、重急的疾患。《备急千金要方·肝脏》:“筋极者,主肝也,肝应筋,筋与肝合,肝有病,从筋生。又曰,以春遇病为筋痹,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肝,则阳气入于内,阴气出于外。”《诸病源候

  • 暴喘

    出《中藏经》。即马脾风。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