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战慄

战慄

证名。指身体抖动并有怕冷感觉。多因暴感寒邪,或心火热甚,阳气被遏所致。可见于外感热病疟疾、暴受寒冷、饮酒、恐惧时。《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战慄,动摇,火之象也。阳动阴静,而水火相反,故厥逆禁固,屈伸不便,为病寒也。慄者寒冷也。或言寒战脾寒者,未明变化之道也。此由心火热甚,亢极而战,反兼水化制之,故寒慄也。然寒慄者,由火甚似水,实非兼有寒气也。故以大承气汤下之,多有燥粪下后,热退则战慄愈矣。或平人冒极寒而战慄者,由寒主闭藏,而阳气不能散越,则怫热内作故也。……或平人极恐而战慄者,由恐为肾志,其志过度,则劳伤本藏,故恐则伤肾,肾水衰则心火自甚,而为战慄也。又如酒苦性热,养于心火,故饮之过多,则心火热甚,而为战栗,俗谓之酒禁也。”《张氏医通·寒热门》:“若阳虚则但畏寒,阳郁则振寒、战慄,有火无火之分也。亦有暴感寒邪,恶寒脉伏而战慄者,麻黄汤发散之。”参见寒慄、振寒、寒战条。

猜你喜欢

  • 阴茎

    男性外生殖器的一部分。简称茎,又名玉茎、茎物、阳物、阳事、溺茎。足三阴与足阳明之经筋均聚于阴器。《医学入门·疝》:“筋疝,阴茎肿胀。”

  • 积痢

    病名。指痢疾之由食积内阻所致者。见《普济本事方·脏腑泄滑及诸痢》。又称饮食内伤痢。多由饮食积滞,日久不消所致。其症下痢赤白,或色黄如脓,或如鱼肠,或鹜溏鲊臭,脐腹撮痛,痛则痢下,痢下则痛减。治宜化积消

  • 志意

    精神意识活动中有关控制和适应的能力。《灵枢·本藏》:“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

  • 小腹痈

    病名。见《疡医准绳》卷四,又名小腹疽、少腹疽、丹毒痈。为生于腹部脐下气海、关元穴附近的腹皮痈。若高肿红活,疼痛牵背,易溃脓稠者易治;若漫肿坚硬,难溃,溃则脓稀者难治。初起可用艾灸患处七壮,内服仙方活命

  • 卫气同病

    表邪入里化热,气分的热势已盛而卫分证仍未消除的病证。症见壮热、口渴、心烦、汗出,伴有恶寒、身痛,舌苔薄白微黄或黄白相兼。治宜清热解表,表里两解。

  • 惊则气乱

    气乱,指心气紊乱。心主血、藏神,大惊则心气紊乱,气血失调,出现心悸、失眠、心烦、气短、甚则精神错乱等症状。《素问·举痛论》:“惊则气乱,……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

  • 起落升降

    练功方法。见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两足分开与肩等宽,交替作下蹲和起立动作,足跟不离地。适用于膝胯部疾患。

  • 黄水疮

    病名。生于皮肤的一种传染性脓疱性疾病。见《外科正宗》卷四。又名滴脓疮、黄水粘疮。由于脾胃湿热过盛,兼受风邪相搏而成,初起皮肤患处先起红斑,继之成粟米样水疱,逐渐增大,疱液初呈透明,后为混浊,基底红晕,

  • 子仪本草经

    书名,见荀勗《中经薄》,1卷。子仪系扁鹊弟子。原书已佚。

  • 粟疡

    病证名。见《目经大成》卷二。即粟疮。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