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腑病候之一。膀胱主贮存津液,化气行水,与肾相为表里。其病有虚寒与实热之分。多因湿热蕴结或肾阳不足,气虚客寒,气化失司所致。临床表现以小便失常为主。《素问·标本病传论》:“膀胱病,小便闭。”《诸病源候
出《滇南本草》。为狗筋蔓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明末医家。字了吾。泾县(今属安徽)人。为名医周慎斋弟子,曾为胡慎柔(法名释住想)治愈痨瘵病。因器重胡氏之颖悟沉静,将医术传于他,后又将胡氏推荐给周慎斋,使胡氏得有进一步之深造。万合撰有《正阳
又名被膜儿、幸帽儿。指胎胞未破,小儿随胞一起娩出。周纪常《女科辑要》五卷:“儿不出胞,连胞生下者,名曰混元生;生后将胞衣掐破,儿既(即)出矣。”
脚气病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脚气病诸候》。由风湿毒气,搏于肾经所致。《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五:“夫脚气肿满者,由风毒气搏于肾经。肾主于水,今为邪所搏,则经络壅涩,不能宣通水液,……致水气壅溢腑脏,浸渍皮
见《肘后备急方》。指气喘而见痰鸣声音。《诸病源候论·上气鸣息候》:“肺主于气,邪乘于肺则肺胀,胀则肺管不利,不利则气道涩,故气上喘逆,鸣息不通。”参见痰喘、痰甚喘、齁喘、哮证条。
十二地支各有阴阳所属,其中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介绍】:明代医家。字仲衡,江西人。学儒,兼通医。曾在灵寿、霍山等地做官,为人治病,不计报酬。著有《石亭医案》、《岐黄奥旨》、《太素脉诀》等书,皆佚。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毛茛之别名,详该条。
①骨名。指胸骨。详该条。②泛指胸部。《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甘疽……生于膺上,即胸膛两旁肉高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