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小儿伤食所致的吐泻。多因脾胃嫩脆,乳食失节,壅塞脾胃而引起。《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吐泻乳食不化,其吐及粪皆有酸臭气者,此伤食吐泻也。”治宜消食导滞。用胃苓汤加减。
见《救荒本草》。为豨莶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宋代医生。据记载一患者因麻风病常吃蛇肉,引致吞食即吐的病症。任度以芒硝、大黄等为之治愈。
病名。出《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指阴中时时排气如矢气之状。多因谷气实,胃气下泄;或气血虚、中气下陷所致。谷气实者,兼见大便秘结不通,排出声音响亮,连续不绝,治宜润燥导下,方用膏发煎(猪膏、乱发
见《分类草药性》。为蛇含之别名,详该条。
见《嘉祐补注神农本草》。即蚕蜕,详该条。
【介绍】:见邹铉条。
出《脾胃论》。为鼠曲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六。即真珠丸,见该条。
病名。出《素问·痹论》。肝痹、心痹、脾痹、肺痹、肾痹的总称。详各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