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续名医类案》卷二十四。即假孕,指经闭腹大而无胎息可验的病症。包括气胎、血胎、痰胎。详见各条。
消渴病之一。《类证治裁·三消》:“有虫渴,脏腑生虫,耗津液而成消渴,苦楝子汤。”
证名。指肝脏实热的病证。《华氏中藏经》:“肝中热,则喘满而多怒,目疼,腹胀满,不嗜食,所作不定,睡中惊悸,眼赤视不明,其脉左关阴实者是也。”参见肝实热条。
证名。出《素问·生气通天论》。①指热。《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注解伤寒论》卷二:“烦者,热也。发汗身凉为已解,至半日许,身复热,脉浮
病证名。出《普济方》卷三百七十九。指小儿腹大而有青筋者。多因食物过饱,阻滞中焦,伤及脾胃,以致气机失运,经脉瘀阻而致腹壁青筋暴露。治宜先消除积滞,舒畅气机,用三棱散(《证治准绳》:三棱、人参、香附、青
病名。指疟发于足厥阴者。《素问·刺疟篇》:“足厥阴之疟,令人腰痛,少腹满,小便不利,如癃状,非癃也,数便,意恐惧气不足,腹中悒悒,刺足厥阴。”治宜先用三黄石膏汤以祛暑邪,次用鳖甲牛膝汤等方。参见三阴经
【介绍】:唐代民间医生。自采药物于泰山,为人治病多效。
《备急千金要方》卷四方。桃仁、虻虫各一升,朴硝五两,大黄六两。为细末,先用醋慢火熬,加大黄、桃仁、虻虫搅拌,再入朴硝搅拌,为丸,鸡子黄大,在酒中浸一夜,每服一丸,空腹温酒送下。治带下,经闭不通。
病名。又名久恶疮、恶毒疮、顽疮。①《刘涓子鬼遗方》卷五载“治头疮恶疮骨疽等牛屎熏方”,是指一般顽固的外疡。②《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诸疮生身体……疮痒痛焮肿而疮多汁,身体壮热,谓之恶疮也。”泛指脓液
书名。1卷。清·顾鬘云撰。作者女医家,擅治妇科疾病。本书以妇科及内科杂病为主。记录较详,多为连续就诊的病案,故从中可以看出顾氏辨证用药的层次和思路,有一定参考价值。本书收入《珍本医书集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