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痘疹经验良方》。禁疮之一。痘疮之毒火内灼于胃,使痘毒不能宣发于肌表,脾胃受灼。其痘现于口唇之间,或三、四点相连;或者诸痘未成浆锭,此痘已先黄熟,兼见面色潮红,气粗热甚,口臭异常。治以清胃解毒为主,
病名。出《幼科发挥》。又名百日内嗽、乳嗽、胎嗽。指婴儿出生百日内出现的气憋、痰嗽。主要是由于外感风寒、湿热之邪,郁于肺卫,聚液成痰,痰热阻肺,肺失肃降,气机逆乱所致。临床以发病急,变化快,由肺累及心肝
见寒温条辨摘要条。
病证名。指发热而惊厥。《证治准绳·幼科》:“惊风热,发搐惊癎,脉数,烦躁,颠叫恍惚。”见于小儿急性感染性发热疾病,治法详急惊风条。
出《神农本草经》。为天仙子之别名,详该条。
疟疾之一。指疟疾延久不愈,深入三阴经者。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疟病不内外因》。《丹溪心法·疟》:“老疟病,此系风暑于阴分,用血药引出阳分则散。”一名母疟。参见母疟、疟疾条。
病证名。即蛔虫病儿感染痧毒而致泻蛔之证。小儿素患蛔虫病,因痧毒入胃,胃必热胀,热胀之极,蛔不能存,下入大肠,由大便排出。治以放痧为主,用消毒三棱针刺臂弯、腿弯痧筋,放出紫黑毒血(《痧胀玉衡》)。
经穴名。代号SP18。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阴脾经。位于胸部第四肋间隙中,距胸正中线6寸处;或于乳头旁开2寸取穴。布有第四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并有胸外侧动、静脉分支,胸腹壁动、静脉及第四肋间动、静脉通
小儿推拿方法名。出陈氏《小儿按摩经》。操作方法有五种:①用两手摄扯儿螺蛳骨处皮肤(见陈氏《小儿按摩经·手诀》)。②用左手大食二指从儿阳穴上捻动至关中转到总筋左边,右手大食二指捻动自阴穴向上转到关上(见
病证名。与目内陷同,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