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心下痞硬

心下痞硬

证名。一名心下痞鞭。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指胃脘部有堵塞满闷不适感而按之硬满者。多因胃气虚弱,邪气逆结所致。治当扶胃攻邪。因协热利不止,心下痞鞭,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汗出胃虚客气上逆,心下痞鞕,干呕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下后胃虚,客气上逆,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鞭,干呕心烦者,甘草泻心汤;心下痞鞕,噫气不除者,旋复代赭汤;痞不解,燥渴,小便不利者,五苓散;心中痞鞕,吐呕下利者,大柴胡汤(见《伤寒补天石·结胸痞气第五》)。参见、心下痞等条。

猜你喜欢

  • 李昉(fǎng 访)

    【生卒】:925~996【介绍】:宋代官员。字明远。饶阳(今河北饶阳)人。五代时为汉秘书郎,集贤殿修撰,至周又为翰林学士。974年(宋开宝七年)与翰林学士卢多逊、王佑、蒙等刊定本草,编成《开宝重定本草

  • 流行性乙型脑炎

    病名。是一种比较严重的急性传染病。发生于夏秋之际。属于暑温、暑风、暑痉、暑厥范围。暑热之邪由口鼻而入,先在阳明气分。临床以发病急,病情变化大,高热,头痛,呕吐,嗜睡惊厥,昏迷等为主症。在恢复期和后遗症

  • 彝药志

    民族药著作。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卫生局药品检验所编。载彝医用药103种。以彝药名为正名,次列汉药名及其别名。主要记载彝医用药经验、识别特征和化学成分等内容。本书是建国后我国第一部彝药专著。1983年由

  • 胎产心法

    书名。3卷。清·阎纯玺撰。刊于1730年。分述胎前、临产、产后的多种病证。书中对产科各病的诊断和治疗,在参考前人方书的基础上,阐述了作者的心得。文字较通俗,对后世有一定的影响。1935年又有沈棪增订本

  • 宣化廓

    眼的八廓名称之一,用相应脏腑的功能命名者。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一:“坎为神膏,络通膀胱之腑,脏属于肾……,肾与膀胱相为表里,主陶冶情气,气布出溺,情翕构精,曰宣化廓。”因膀胱与肾具有排尿功能,肾且

  • 黄皮核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黄皮果核之简称,详该条。

  • 八漏

    出《外科启玄》卷七:即气漏、风漏、阴漏、冷漏、痔漏、血漏、瘘漏、痿腮漏的合称。详各条。

  • 二花

    见《中国经济植物志》。为金银花之处方名,详该条。

  • 鼾声

    属生理者,在熟睡后即发出呼吸粗鸣声。即息鼾。详该条。属病理者,多见于慢性肥厚性鼻病,或痰阻心包、神识昏迷的病人,其鼾声如雷。喉病出现鼾声,多见于紧喉风(如软腭麻痹)、喉瘤(血管瘤或增殖腺肥大)等。

  • 朱云高

    【介绍】:见朱颜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