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又名衄血、鼻沥血。《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腑脏有热,热乘血气,血性得热即流溢妄行,发于鼻者,为鼻衄。”因肺热上壅所致者,症见鼻衄鼻干,咳呛少痰。宜清泻肺热,用桑丹泻白散加减。因胃热薰蒸所致者
见《分类草药性》。为破骨风之别名,详该条。
①治疗肝肾阴虚的方法。病人表现头晕、面红升火、眼花耳鸣、腰部痠痛、咽干、夜卧不安,或有盗汗、尿少色黄,舌红苔少,脉弦细,用杞菊地黄丸。②是滋肾阴以润养肝阴的方法,即滋水涵木法。见滋水涵木条。
病证名。即鼻衄。《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衄发从……后秋至冬为阳明衄。”参见鼻衄条。
全舌紫红,频伸口外,舐左右上下之舌象。为心脾热盛之候,温疫病多见。宜清热解毒,清心凉血(见《伤寒舌鉴》)。
见《山东中药》。为青葙之别名,详该条。
是方剂组成的基本原则。方剂的组成有一定的规律,就是君、臣、佐、使的配合。《素问·至真要大论》:“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君是指方中治疗主证,起主要作用的药物,按照需要可用一味或几味。臣是
病名。生于体表的一种急性热疮。出《外科启玄》卷六。又名赤炎风。多由心火内炽,热入血分,蕴蒸肌肤而发;或由风热犯肺,难以疏泄,郁于肌肤所致。初起皮肤灼热,继起红点,疼如火燎,甚则蔓延遍身,赤烂成疮。治宜
眼科手术器械。见《目科正宗》。长约二寸余,钢铁制造(见图104)。用以钩割攀睛胬肉、膜、翳等。图104
【介绍】:见赵莹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