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润肠汤
见《东垣试效方》卷七。即润肠汤第二方,见该条。
见《东垣试效方》卷七。即润肠汤第二方,见该条。
见《本草蒙筌》。为秫米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茹十眉《五官病》。即睥生痰核。详该条。
出《诸病源候论》卷十八。五疳之一。详五疳条。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泽漆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即高风雀目内障。详该条。
病名。指饮食不化随即泻出。又称直肠泄、直肠、直腹泄。《张氏医通·大小府门》:“药与食入口即泻下者,名直肠泻。”《医略六书·杂病证治》:“直肠泻,食入辄下完谷,参附理中汤加诃子、肉果、煨木香。”亦可用木
病名。①指痫症发作由本虚蓄热,风邪乘袭,或肝经有热引起者。《圣济总录》卷十五:“风痫病者,由心气不足,胸中蓄热,而又风邪乘之。病间作也,其候多惊,目瞳子大,手足颤抖,梦中叫呼,身热瘈疭,摇头口噤,多吐
病证名。见《太平圣惠方》第卷八十。多因产后外感受寒凉或内伤生冷,寒邪乘虚侵袭胞脉,瘀阻冲任。或因气血虚弱,产后益虚无血可下所致。寒袭胞脉者,兼有小腹胀满,刺痛无时,治宜散寒活血化瘀,生化汤加减;中气虚
又名夹疹痢。因热毒未解,移于大肠所致。清·朱梦芬《麻疹集成》:“麻疹作痢,毒在肠胃,在初热未出时见之,宜疏托为君,佐以行滞;若因食积加以消食行滞;正没、没后见之,宜解毒,凉血,行气。”如临床表现有腹痛
古刺法名。十二刺之一。《灵枢·官针》:“报刺者,刺痛无常处也。上下行者,直内无拔针,以左手随病所按之,乃出针,复刺之也。”指治疗游走性疼痛一类病症的针刺方法。其法直刺痛处,并予留针,再以左手按其周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