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九针之一。是一种针体粗长而尖微圆的针具。《灵枢·九针论》:“大针,取法于锋针,其锋微员,长四寸。主取大气不出关节者也。”②指火针。《针灸聚英》:“火针以火烧之可用,即九针中之大针是也。”《针灸大成》
【介绍】:参见郑宏纲条。
证名。出《灵枢·卫气》。①指眩晕。《丹溪心法·头眩》:“眩者,言其黑晕转旋,其状目闭眼暗,身转耳聋,如立舟船之上,起则欲倒。”②指视物黑暗不明。《伤寒明理论·头眩》:“眩为眼黑。”《证治汇补·眩晕章》
解剖名。见《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八。即眼睑。详该条。
病证名。出《育婴秘诀》。为感受风寒暑湿之气而致的病证。即春伤风,夏伤暑,秋伤湿,冬伤寒。此四时之正气病。小儿失其调理,尤易感之,嫩弱之故。治法与大人同,但剂应小。参见四时感冒条。
针灸著作。原名《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皇甫谧撰于259年左右。共10卷,后改编为12卷,128篇。本书是将《素问》、《针经》(即《灵枢》古名)和《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分类合编而成。主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水突,见该条。
妇产科著作。清·周贻观辑。3卷。刊于1830年。周氏采集群书,参以己见,辑成此书。分调经、求嗣、胎前、产后四门,概述妇女经带胎产常见病的病因、病机、病证及治法,并附以歌括,便以读者记诵。现存初刻本。
指五脏咳证日久,累及其相应之六腑气机失司而发生的综合病证。《素问·咳论》:“六腑之咳奈何?安所受病?五脏之久咳,乃移于六腑。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参见五脏咳条。
古代眼科手术方法。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即金针开内障。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