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彧
【介绍】:
南北朝时期北魏医生。字文君。清河东武城(今北京市境内)人。擅长针灸。
【介绍】:
南北朝时期北魏医生。字文君。清河东武城(今北京市境内)人。擅长针灸。
根据阴阳互相依存的道理,阴以阳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所谓“阳气根于阴,阴气根于阳,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全阴则阳气不极,全阳则阴气不穷。”(王冰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在人体来说,阴所代
《灵枢经》篇名。本篇首论气为上膈之证,故名。内容从气为上膈、虫为下膈两方面作为讨论的纲领,着重阐述膈证中属于虫痛的病因、症状和疗法。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四。发背的一种。因多脓头状似椒目,故名。即竟体发。见该条。
见竹林寺三禅师女科三种条。
【介绍】:①明代医家。字公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精医术据云有长寿法,著有《试效集成书》,已佚②现代医家(1898~1969)。山东蓬莱人。自青年时期开始学习中医,有长期的临床经验。解放前曾任长春医
【介绍】:宋代医家。建德(今属安徽)人。撰有《医学善传》一书,已佚。
病证名。《叶氏女科证治》卷二:“妊娠下痢名曰子痢。”
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八。即跌打损伤,详该条。
推拿穴位。又名阴筋。出陈氏《小儿按摩经》。位于腕部掌侧横纹,正对无名指处。性微凉,能退热。治胸膈胀满,头昏痰盛。
病证名。见《明医指掌》卷四。指因七情不舒,劳倦太过,气血两虚所致的发黄。《证治汇补·黄病章》:“虚黄,口淡,怔忡,耳鸣,脚软,怠惰无力,寒热微作,小便浊涩,皮肤虽黄而爪甲如常。”治宜益气健脾,养血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