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忍冬藤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外科大成》卷三:“紧喉其发暴,咽喉肿痛,痰涎壅盛,声音不出,脓水不入,由膏粱厚味所致,为之实火。”即紧喉风。详该条。
【介绍】:明代医家。江苏无锡人。对朱震亨、李杲的学说很有研究,撰有《医方摘元》一书,已佚。
指五脏气逆而为病的症候。《素问·宣明五气篇》:“五气所病:心为噫;肺为咳;肝为语;脾为吞;肾为欠为嚏;胃为气逆、为哕、为恐;大肠、小肠为泄;下焦溢为水;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胆为怒,是谓五病。”张
书名。清·徐大椿撰。初未刻印,1855年由王士雄根据抄本编辑并加按语刊行。案中叙述方药不甚详明,而治法灵活多变,随证而施,并有不少独到的临床见解,对读者颇多启发。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即风懿,详该条。
病名。指厥阴病出现痉症者。《医宗金鉴·订正伤寒论注》:“睾丸上升,宗筋下注,少腹里急,阴中拘挛,膝胫拘急者,未尝非厥阴痉也。”《张氏医通·诸风门》:“足三阴痉,俱手足厥冷,筋脉拘急,汗出不止,项强脉沉
病证名。小儿痉病之一。小儿神怯气弱,受惊吓所致的痉证。症见发热,或有汗,或无汗,面时青时赤,梦中呓语,手足蠕动。宜复脉汤去参、桂、姜、麦,加丹参、丹皮、犀角,补心之体,以配心之用(清·吴鞠通《解儿难》
病名。出《外科正宗》卷一。即脑疽。见该条。
病名。见《赤水玄珠》。亦称冒寒、小伤寒。指春夏秋冬四时外受风寒之邪而症状较轻者。详感冒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