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小儿诸热

小儿诸热

病证名,指小儿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热。小儿脏腑娇嫩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不论外感六淫,内伤脏腑,都能引起发热,并且感邪之后,最易化热,热甚则伤阴阴损及阳。所以,小儿发热的表、里、寒、热、虚、实的变化,较成人更为迅速。由于引起发热的病因病理及症状的不同,故其辨证分类有:①《小儿药证直诀》分潮热壮热风热温壮。②《幼科全书》分伤风发热、伤寒发热、伤暑发热、伤食发热、痘疹发热、变蒸发热、潮热、惊热夜热客热癖热血热。③《幼科发挥》分肝、心、脾、肺、肾热虚热实热。④《证治准绳·幼科》:“夫热有潮热、惊热、夜热、余热、食热、疳热、壮热、烦热积热、风热、虚热、客热、癖热、寒热、血热、疮疹热十六者,大同而小异,”还有表热里热表里俱热、半表半里热、骨蒸热等。⑤《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分发热为表热、里热、虚热、实热。⑥《幼幼集成》卷三:表里虚实四热为纲,其下以杂证,包括伤风发热、伤寒发热、脾胃虚热、伤热发热、伤暑发热、心热、表里俱热、疳热、壮热、烦热、积热、虚热、客热、心经血热为目。这些分类,虽各有特点,但繁复不全,临床上多结合病因、脏腑见证,以阴阳表里虚实分之,庶可概括。

猜你喜欢

  • 白龙船花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臭茉莉之别名,详该条。

  • 中焦

    ①三焦之一。三焦的中部,指上腹腔部分。它的主要功用是助脾胃,主腐熟水谷,泌糟粕,蒸津液,化精微,是血液营养生化的来源。《灵枢·营卫生会》:“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

  • 风伤卫证

    病证名。指桂枝汤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伤寒明理论·恶风》:“风邪中于卫也,则必恶风。何者?以风则伤卫,寒则伤荣,为风邪所中,于分肉不温而热

  • 佩文斋广群芳谱·药谱

    药物学著作。又名《广群芳谱·药谱》。8卷。清·刘灏著。刊于1708年。本书为《佩文斋广群芳谱》的卷93~100。共收药物720余种。系在《二如亭群芳谱·药谱》的基础上增补而成。故每种药物下标记的“原”

  • 无盛盛

    治则之一。指治疗立法,切忌助长正当亢盛的病邪。出《素问·五常政大论》。对于邪气亢盛的实证,不宜用补益药,以免加重病情。

  • 食物本草

    ①记述可供食用的药物学著作之通称,又称食疗本草。②书名。又有多种不同的著作。①明·卢和《食物本草》4卷(一作2卷),刊于17世纪(即万历、隆庆年间)。此书与明·薛己《本草约言》卷3~4《食物本草》的内

  • 虚劳小建中汤

    见《金匮要略》。即小建中汤,见该条。

  • 脏厥

    古病名。即藏厥。指因内脏阳气衰微而引起的四肢厥冷。《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此为藏厥。”属寒厥重证,治宜四逆汤、附子理中汤及灸法等急救回阳。

  • 疝气穴

    经外奇穴名。《世医得效方》:“治疝气偏坠,量患人口角,两角为一折断,如此则三折,成三角如△样,以一角安脐心,两角在脐之下,两旁尽处是穴。左偏灸右,右偏灸左,二七壮;若灸两边亦无害。”即以两口角间长度为

  • 红地胆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红根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