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便法之一。用蜂蜜适量,在锅内熬煎浓缩,趁热取出,捻成如小指样二寸长的栓子,塞入肛门内(见《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适用于病后或老年、新产,因肠胃津液不足,大便秘结,体虚不任攻下者。
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盘龙参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丝瓜子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见《诸病源候论·时气病诸候》。指发于肌肤表面的红色或紫、黑色斑点。点大成片,抚之不碍手。《丹溪心法·斑疹》:“斑有色点而无头粒者是也。”《温热经纬·叶香岩外感温热篇》:“点大而在皮肤之上者为斑。
指腭骨的水平部,构成硬腭的后四分之一。左右共二块。
病名。《灵枢·寒热》:“寒热瘰疬,在于颈项者。”又名鼠瘘、鼠疮、老鼠疮、九子疮、鼠疬、走鼠疮、蝼蛄疬、延珠瘭、野瘭、串疮等。小的为瘰,大的为疬。多因肺肾阴虚,肝气久郁,虚火内灼,炼液为痰,或受风火邪毒
病证名。盗汗之一。见《赤水玄珠·汗门》。由于阴虚热扰,津液外泄所致。《医略六书·内因门》:“盗汗属阴虚。阴虚则阳必凑之,阳蒸阴分,津液越出,而为盗汗也。”症见盗汗,伴有烦热、口干等。治宜养阴清热,可用
耳聋的一种。指因外感热病而丧失听力者。《医学心悟·耳》:“凡伤寒邪热耳聋者,属少阳证。”《伤寒类证》:“伤寒耳聋有二证:其一未持脉时,令其咳而不咳者,此必耳聋无闻也,此为重发汗虚故也,治以黄芪建中汤;
病证名。出《素问·痹论》。又名湿痹。详湿痹条。
清肝热与养肝阴的药物组合,治疗肝热盛导致肝阴亏而生眼疾的方法。清肝热如白菊花、夏枯草、白芍、冬桑叶之类;养肝阴如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蕤仁、酸枣仁之类。但这两类药中,多半既有清肝又有养阴作用,故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