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小儿心病证治

小儿心病证治

儿科五脏病证治之一。心主惊,故病多惊悸哭叫,手足动摇,神乱不安等。心热壮热,心胸热,口中气热,欲就冷,目上窜,目内赤,合面而睡,咬牙,欲言不能。实则发热,烦渴,叫哭,喜仰卧,惊搐。治宜清心泻热,用泻心汤导赤散。如心火亢盛,心中烦热;火扰心神,急躁惊惕,宜清心镇惊,用凉惊丸心火上炎,舌赤糜烂;火灼津伤,舌绛烦渴,宜清心生津,用导赤散合增液汤。火犯阳络血热妄行,衄血咳血,宜凉血止血,用犀角地黄汤痰火扰心心烦心悸,易惊易搐,宜豁痰宁心,用黄连温胆汤琥珀抱龙丸痰迷心窍神昏呆滞,喉中痰鸣,宜化痰开窍,用苏合香丸,或牛黄清心丸心血瘀阻,心悸肢冷,舌紫脉涩,指纹紫暗,宜活血消瘀,用丹参饮桃仁红花苏木蒲黄。虚则卧而悸动不安;如血不养神,神不内敛,悸而易惊,脉细促而舌淡,宜养心复脉,用复脉汤。阴不制阳,虚热内生,低热盗汗五心烦热,脉细数,宜育阴潜阳,用三甲复脉汤心气不足,鼓动无力,心悸少气而汗出,宜补心益气,用独参汤生脉散心阳暴脱,大汗淋漓,四肢厥冷,用参附龙牡汤。《育婴家秘》:“心主血脉,色者血之萃,脉者心之合也,如色见红润,脉来大数者,此心气有余之象,其儿易养。”

猜你喜欢

  • 子肿

    病名。见《医学入门》。俗称琉璃胎。指孕至五、六个月,胎体渐长,由于脾肾阳虚,运化输布失职,以致水湿泛溢,流于四末。症见两足浮肿,遍及下肢,渐至周身,头面俱肿,小便短少。脾虚者,兼见倦怠无力,脘腹胀闷,

  • 痰浊内闭

    简称痰闭。①泛指痰浊引致的闭证。每挟风、挟热而成,即由风痰上窜或痰热内闭,这些情况,病因火热内扰或化风为主,痰实际是闭证的继发产物。参闭条。②指痰迷心窍或痰火扰心所致的癫狂、痫证等精神神经病变。③温热

  • 麻油截法

    见《外科证治全书》卷五:“凡痈疽一切恶疮,预防毒邪内攻。真麻油一斤,银器内熬十数沸,候冷用酒两碗入麻油五盏,通口热服,一日用尽,缓则数日服之。吴世安云:吾家三世用之,无有不效。又闻猎者云:凡中药毒,急

  • 挺法

    推拿方法名。见曹锡珍《外伤中医按摩疗法》。使弯曲的肢体挺直的一类手法。如腰、指、趾等关节屈不能伸者,用一手或两手先徐缓地摇关节,然后逐渐使之挺直。

  • 跗属

    人体部位名。足上曰附,其外侧近踝者曰附属。《灵枢·骨度》:“膝以下至跗属,长一尺六寸。跗属以下至地,长三寸。”

  • 三气

    运气术语。指一年的运气有平气、不及和太过三种情况。《素问·五常政大论》:“三气之纪,愿闻其候。”

  • 睁光瞎

    病证名。又名睛光瞎。为外眼无特殊改变而目盲者之俗称。参见青盲、暴盲等条。

  • 十九号大畜方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蒺藜散,见该条。

  • 伪药条辨

    书名。4卷。清·郑奋扬撰。刊于1901年。本书是鉴定药物真伪的专著。内容主要对于110种药物的名称、形、色、气味,进行了较详细的辨析,1930年曹炳章又在本书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和对勘,进行了整理和补注

  • 痃癖

    病名。见《外台秘要》卷十二。指脐腹偏侧或胁肋部时有筋脉攻撑急痛者。《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九:“夫痃癖者,本因邪冷之气积聚而生也。痃者,在腹内近脐左右,各有一条筋脉急痛,大者如臂,次者如指,因气而成,如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