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小儿心病证治

小儿心病证治

儿科五脏病证治之一。心主惊,故病多惊悸哭叫,手足动摇,神乱不安等。心热壮热,心胸热,口中气热,欲就冷,目上窜,目内赤,合面而睡,咬牙,欲言不能。实则发热,烦渴,叫哭,喜仰卧,惊搐。治宜清心泻热,用泻心汤导赤散。如心火亢盛,心中烦热;火扰心神,急躁惊惕,宜清心镇惊,用凉惊丸心火上炎,舌赤糜烂;火灼津伤,舌绛烦渴,宜清心生津,用导赤散合增液汤。火犯阳络血热妄行,衄血咳血,宜凉血止血,用犀角地黄汤痰火扰心心烦心悸,易惊易搐,宜豁痰宁心,用黄连温胆汤琥珀抱龙丸痰迷心窍神昏呆滞,喉中痰鸣,宜化痰开窍,用苏合香丸,或牛黄清心丸心血瘀阻,心悸肢冷,舌紫脉涩,指纹紫暗,宜活血消瘀,用丹参饮桃仁红花苏木蒲黄。虚则卧而悸动不安;如血不养神,神不内敛,悸而易惊,脉细促而舌淡,宜养心复脉,用复脉汤。阴不制阳,虚热内生,低热盗汗五心烦热,脉细数,宜育阴潜阳,用三甲复脉汤心气不足,鼓动无力,心悸少气而汗出,宜补心益气,用独参汤生脉散心阳暴脱,大汗淋漓,四肢厥冷,用参附龙牡汤。《育婴家秘》:“心主血脉,色者血之萃,脉者心之合也,如色见红润,脉来大数者,此心气有余之象,其儿易养。”

猜你喜欢

  • 浮肿者治其经

    选穴法之一。《素问·咳论》:“治藏者治其俞,治府者治其合,浮肿者治其经。”指浮肿者当取有关经脉五输穴中的经穴进行治疗。

  • 运膏肓

    自我按摩方法。肘部屈曲,转摇肩关节,带动肩胛骨,以作用于背部的膏肓穴。《理瀹骈文》:“两肩扭转,运动膏肓穴,除一身疾。”

  • 亟夺

    ①亟(qì)。屡次夺走。《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②亟(jí)。急切夺走。《素问·腹中论》:“居脐上为逆,居脐下为从,勿动亟夺。”

  • 鼻尖

    即鼻准。详该条。

  • 肠结

    ①经穴别名。出《千金翼方》。《铜人输穴针灸图解》作腹结穴,见该条。②病名。见《医学衷中参西录》(1957年重订版)第一册卷三。指因怒后过食生冷硬物而致肠道阻塞不通的病症。即肠梗阻。

  • 上关

    ①诊察小儿指纹的部位。见《奇效良方》。即风关。详该条。②经穴名。代号GB3出《灵枢·本输》。别名客主人、客主、容主。属足少阳胆经。手足少阳、足阳明之会。位于面部,颧弓上缘,距耳廓前缘约1寸处。与下关相

  • 足阴阳

    出《素问·血气形志篇》。指循行经过下肢的六条经脉,包括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

  • 紫霜丸

    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即紫丸,见该条。

  • 诊病奇侅

    书名。2卷。日本·丹波元坚撰。此书专谈腹诊,以腹诊非四诊正法,故名“奇侅”。作者广泛收集有关腹诊资料,多能联系各科病症予以分析。书末附载五云子诊腹法。1888年由丹波氏再传弟子松井操译成汉文刊行。

  • 肾阴虚

    多由伤精、耗液、或急性热病耗伤肾阴所致。症见腰痠疲乏,头晕耳鸣,遗精早泄,口干咽痛,两颧潮红,五心烦热或午后潮热,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治宜滋肾育阴。若阴虚阳亢、相火妄动者,宜滋阴降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