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小儿厥证

猜你喜欢

  • 西瓜硝

    见清·叶小峰《本草再新》。即西瓜霜,详该条。

  • 飞扬喉

    病名。见《喉科秘旨》卷上:“飞扬喉,此症风热上壅,上腭红肿气不通,咽物不下,从小舌中飞扬满口,此系凶恶之症。急针患处出血。”治宜清热解毒、凉血。用黄连解毒汤、犀角地黄汤、仙方治命饮等加减。或以刀针于红

  • 刺蓟菜

    见《救荒本草》。为小蓟之别名,详该条。

  • 元修菜

    见《本草纲目》。为小巢菜之别名,详该条。

  • 立位

    指接受针灸治疗时患者的体位。在站立姿势下取穴或施术。如中暑取委中刺血,经常采用这种体位。由于立位容易引起晕针,故较少用。

  • 螺蛳骨

    推拿穴位名。详螺蛳条。

  • 毒注

    注病之一。《诸病源候论·毒注候》:“毒者是鬼毒之气,因饮食入人腹内,或上至喉间,状如有物,吞吐不出,或游走身体,痛如锥刀所刺,连滞停久,故谓之毒注。”参见疰条。

  • 胎漏黄水

    病证名。见《女科经纶》卷三。指妊娠后忽下黄汁如胶,或如豆汁,名为胎漏黄水。多因肝脾湿热,或风热,或因郁怒,脾胃气虚下陷所致。胎动不安者,宜黄芪、糯米,水煎服;肝脾湿热者,宜升阳除湿汤;肝脾风热者,宜加

  • 风门

    ①经穴名,代号BL12。亦称风门热府,出《针灸甲乙经》,别名热府。属足太阳膀胱经,督脉、足太阳之会。位于背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布有第二、三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并有第二肋间动

  • 心忪

    即怔忡。《伤寒明理论》卷二:“悸者,心忪是也。筑筑惕惕然动,怔怔忪忪,不能自安者是矣。”详怔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