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作脣。又名口唇、唇口、飞门。于口之前端,分上唇、下唇。为脾之外候。《素问·五脏生成》:“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唇与发音有关,《灵枢·忧恚无言》:“口唇者,音声之扇也。”
食养法则。辛、甘、酸、咸、苦五味各有所利,能发挥各种不同作用,人体对五味的摄入应注意平衡,不得偏嗜。调和五味,实际上包括了人类膳食调配、烹饪调和两方面。在膳食调配上,要遵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
名词。见《邯郸遗稿》。即妊娠脉。详该条。
病名。《素问·玉机真脏论》:“脾传之肾,病名曰疝瘕。”又名瘕疝、蛊。因风邪化热传于下焦,与湿相合而致,其症小腹部热痛,溺窍流出白色粘液,宜用五苓散之类。因风寒与腹内气血相结而致。症为腹皮隆起,推之可移
《证治准绳·类方》第八册方。全蝎(烧存性)三钱,炒五倍子一两,枯矾一钱,麝香少许(一方加干胭脂)。为细末,每用少许,吹入耳中。治耳中生脓。
见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即地菍,详该条。
①同大肠虚冷。详该条。②指一般虚寒性泄泻。下利稀薄,完谷不化,便次增多,兼见食少、四肢冷、腰痠、怕冷、苔白润、脉沉迟。多与脾肾虚寒有关。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九。又名油肿赤硫丹、五色油丹。小儿丹毒之一。系因风毒之热及盛衰变化之不同,其丹色之改变亦异,故名五色丹。治宜大黄、芒硝、栀子、黄芩、干蓝叶、商陆各等分,为细末。水调涂,或蒴
【介绍】:见王履条。
又名拭口法、拭秽法。古人认为小儿初生,必须先以绢裹指,拭净口中秽液,“若不急拭,啼声一发,即入腹成百病”(《千金要方》)。历代医著均有类似的记载。在临床上婴儿开始呼吸前,应清除口咽内的粘液,亦可倒提婴